研究背景
冠脉分叉病变在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占15%至20%。在进行临时支架植入时,通常需要植入分叉支架,但这可能导致不理想的临床结果。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处理受损的侧支时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然而,DCB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具体益处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DCB与非顺应性球囊(NCB)在简单、真实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的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中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和韩国22个中心的真实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在主血管支架植入后,侧支血管狭窄≥70%被随机分配接受DCB或NCB干预。主要终点为1年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脏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或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
患者入组情况
在2020年9月8日至2023年6月2日期间,共有784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DCB组(391名)和NCB组(393名)。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年的随访。DCB组中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为28人,而NCB组为49人(Kaplan-Meier率:7.2%vs12.5%;HR:0.56;95%CI:0.35-0.88;P=0.013),主要由心肌梗死的减少驱动。
基线特点与手术过程
各组的基线血管造影和手术特点匹配。整体而言,76.1%的患者有Medina 1,1,1型分叉病变,65.3%的患者存在多血管病变,67.9%的患者在左前降支有分叉病变,15.2%的患者在远端左主干有病变。PCI大多数通过经桡动脉途径进行(97.4%),使用6-F导管。22.6%的患者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4.7%的患者使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指导。主血管植入支架后,96.9%的患者进行了KBI评估,83.9%的患者进行了POT。DCB在NCB组的使用比例为1.0%,在DCB组为97.4%。13例(3.3%)患者从单支架策略转为双支架策略,DCB组为15例(3.8%)。PCI后SB的最小腔径和急性增益在DCB组优于NCB组。
手术结果与随访
在扩张副支后进行KBI的比例,NCB组为98.9%,DCB组为94.9%(P=0.001)。两组的完全再灌注率和血管造影成功率相似,但NCB组的手术成功率低于DCB组(76.1%vs84.9%,P=0.002)。两组在使用造影剂量和手术时长上的差异不显著。784例患者中,7.0%的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PCI。12个月随访时,120例患者进行了重复血管造影,NCB组有14.2%,DCB组为16.4%(P=0.41)。1年随访显示,NCB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高于DCB组(12.5%vs7.2%,P=0.013),NCB组的自发性MI风险也高于DCB组(3.6%vs1.0%,P=0.029)。
临床事件与死亡分析
二级终点(如全因死亡、心脏死亡、PMI等)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8例自发性MI中,13例由生物标志物和ST段改变诊断,2例为支架血栓。再造影后,DCB组的重复PCI时间中位数为204天,NCB组为252天。1年随访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使用比例在两组中接近(90.8%和90.6%)。
研究结论
在简单真实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主血管支架植入后使用DCB治疗受损侧支,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使用NCB的患者。尽管DCB组在心肌梗死方面表现出优势,但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率较高,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参考文献
Gao, X., Tian, N., Kan, J., et al. Drug-Coated Balloon Angioplasty of the Side Branch During Provisional Stenting: Th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CB-BIF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4.0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