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特征为心肌异常增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尽管已知多个与肌节蛋白生物力学相关的基因变异与HCM有关,但仍有部分HCM患者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线粒体苯丙氨酰-tRNA合成酶(FARS2)在线粒体翻译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变异主要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而其涉及其他器官疾病尚未被广泛认识。本研究旨在揭示FARS2作为潜在致病基因在心脏和线粒体稳态中的作用,为遗传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分子对接分析和细胞模型研究等方法,从西京医院患者中鉴定出HCM患者的FARS2变异。构建了Fars2条件突变(p.R415L)或敲除小鼠、Fars2敲低斑马鱼和Fars2敲低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作为体内外FARS2缺失模型。通过RNA测序和线粒体功能分析评估FARS2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稳态的影响,并通过患者心肌组织进行验证。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9.0.0,多组比较使用ANOVA和Tukey检验,两组比较使用Student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HCM中FARS2单等位基因变异的鉴定和功能结果
研究中发现了一个HCM家族中的FARS2单等位基因变异(c.1244G>T,p.Arg415Leu),并在其他无家族史的HCM患者中筛选出另外6种FARS2变异体,这7个变异均被归类为意义不确定的变异。这些变异体存在FARS2表达降低的共同特征,部分因蛋白稳定性下降,同时还表现为ATP结合和tRNA氨酰化活性不同程度降低,FARS2p.R7S变异体线粒体定位受损。
FARS2对正常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分析表明FARS2在心力衰竭和心肌病中表达下调,其缺失可能是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构建心脏特异性Fars2敲除小鼠模型,表现为体重减轻、寿命缩短、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和脂质滴积聚;Fars2敲低斑马鱼表现出心脏发育延迟、心包水肿和心力衰竭。FARS2缺失在不同性别均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和 HF,最终导致猝死。
FARS2缺失导致体内外心肌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心脏特异性Fars2敲除小鼠模型早期心肌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降低,左心室结构改变;晚期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出现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受损,ATP水平降低,ROS产生增加。Fars2敲低细胞模型中,FARS2缺失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横截面积减少,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ATP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产生增加, NAD+/NADH比值降低,氧消耗率下降,糖酵解能力增强,线粒体生物能量和 ROS 稳态损害。
FARS2缺失损害心肌代谢和线粒体稳态
心脏转录组分析显示FARS2缺失影响细胞代谢途径和心肌收缩相关基因,扰乱线粒体稳态相关生物学过程,除FARS2外其他线粒体氨酰-tRNA合成酶转录水平无显著变化,FARS2缺失降低了mt-tRNAPhe的氨酰化、减少了氧化磷酸化复合物蛋白表达和活性,改变了线粒体DNA拷贝数,影响了线粒体DNA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并进一步破坏了OXPHOS复合物的组装。
FARS2缺失导致MQC系统破坏
基因本体分析显示FARS2缺失改变了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相关自噬相关生物学过程,诱导了心肌细胞线粒体过度碎片化和自噬流变化,表现为早期激活线粒体自噬,晚期抑制线粒体自噬,由FARS2缺失引起的自噬持续增加对 MQC系统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并导致线粒体质量不平衡、MQC系统失衡。
抑制线粒体分裂和自噬可减轻FARS2缺失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体外使用Mdivi-1或3-甲基腺嘌呤抑制线粒体分裂或自噬,可恢复FARS2缺失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稳态失调,包括氧化磷酸化复合物相对含量、线粒体质量、ATP水平、ROS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
AAV9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干预可减轻FARS2缺失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并延长小鼠寿命
AAV9介导的Drp1敲低或Mfn1过表达可延长FARS2缺失小鼠的寿命,减轻了FARS2 缺陷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障碍、增大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心脏肥大、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率以及肥大标志物的表达。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FARS2是心肌病的潜在致病基因,其缺失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心肌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最终导致猝死。首次报道FARS2变异与心肌病相关且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但患者变异体致病性需进一步评估。FARS2缺失破坏线粒体稳态和MQC系统,导致线粒体稳态障碍和心肌功能受损,早期激活线粒体自噬,晚期抑制线粒体自噬,形成复杂重塑机制。
参考文献
Li B, Liu F, Chen X, et al. FARS2 Deficiency Causes Cardiomyopathy by Disrupting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 and the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Circulation. 2024;149(16):1268-1284.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4489.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01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