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CHC2015】黄晓红——老年性心衰的特点与诊治

点击量:   时间:2015-08-14 10:45

图片

我国人口已日益趋于老龄化,心衰患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增加,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有数据表明:老年人心衰占心衰比例为75%。今日下午,阜外医院黄晓红教授在“中国心脏大会”中心衰论坛上,通过以下5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老年性心衰的特点与诊治。
1、老年心衰的流行病及病因学特点。
从患病率上看:50-59岁为1%,大于80岁为10%,5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生存率:5年生存率仅为25%-50%。死亡率上,心衰是造成老年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在病因上,老年人多以冠心病、高血压、肺部疾病居多。
2、老年心衰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特点。
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有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心脏瓣膜病时,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心衰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主要有心排出量明显减低;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对负荷的心率反应低下,如窦房结传导组织病变。
3、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老年急性心衰多见于女性并且HfpEF,且多合并心脏及非心脏疾病。与成人不同,老年失代偿性心衰常出现急性肺水肿和高血压。老年心衰的症状多不典型,可出现食欲减退、虚弱等,呼吸困难少见。诊断方面,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4、老年心衰的药物治疗。
老年心衰药物治疗主要基于“金三角”上,对于心率超过70次/分的患者建议使用伊伐布雷定以降低心率从而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
5、存在问题及展望。

在这个问题上,黄晓红教授指出,对于心衰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危险分层和预后指标尚无统一标准;在一般心衰患者人群中,较低的射血分数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但相对于年轻的心衰患者,老年患者的低射血分数对预后的重要性可能会消失。为了实现个体化评估和危险分层,预后标记物在老年患者的应用需要专门的个体化,同时,从病理生理学角度,为了解恶化因素和潜在的治疗靶点,评估中心动脉压和主动脉僵硬度的新技术对老年心衰患者可能特别重要。黄教授最后指出,老年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仍是临床医生的挑战。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