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杨杰孚教授在“中国心脏大会”中心衰论坛上,对2015年5月21日欧洲发布的“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入院早期处理共识”(以下简称“新共识”)作了详细的解读。
急性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 AHF),是一组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各异的综合征,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杨杰孚教授指出,大于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力衰竭。根据调查发现,急性心衰预后很差,甚至比恶性肿瘤还差:住院病死率为3%;5年病死率高达60%;6个月再住院率约为50%,而且心衰的症状改善和患者的临床结局或预后不相关联。因此,2015年5月21日欧洲发布的“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入院早期处理共识”中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最佳治疗时间(time-to-treatment)。这个理念在AHF中非常重要,要求所有的AHF患者必须尽早接受合理的治疗。根据“新共识”中提到的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入院早期治疗管理策略,入院前,AHF患者可以获益的措施有:1、无创监测:包括血氧,血压,呼吸频率及心电监护,必须在接触患者几分钟内完成,在救护车内进行。2、给氧治疗:必须基于临床判断,血氧饱和度<90%,给予氧疗。3、呼吸窘迫者:给予无创通气;4、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或淤血程度,运用血管扩张剂和/或利尿剂;5、快速转移至最近的医疗机构,最好该医疗机构具有心脏专科或ICU到达急诊科或ICU/CCU时,及时启动:查体、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院内监护:患者应每日称重且有完备的液体精确出入量记录表;应予以常规无创监护,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应每日检查肾功和电解质。出院前检查脑钠肽水平有利于出院后医嘱的制定。患者应每日称重,坚持记录液体精确出入量记录表。肾功最好应每日监测,包括尿量、肌酐和电解质。肾功通常入院时异常,可能随着利尿剂的使用而改善(或恶化)。应持续常规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急性心衰患者均需检查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以鉴别非心因性呼吸困难。对于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需检测D-二聚体,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需要常规动脉血气检查。而在治疗方面,杨杰孚教授提出:
(1)氧疗和机械通气支持spo2 低于90%时应考虑氧疗,出现呼吸窘迫的患者建议尽早给予无 创机械通气。无创通气可改善呼吸窘迫,并降低机 械通气气管插管率。若出现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 尤其对于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或出现疲劳 的患者,无创通气首选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
(2)利尿剂 所有 ahf患者,均可以考虑静 脉给予 20~40mg呋塞米作为初始治疗。其中,初 发 ahf或未应用利尿剂维持的患者,可静脉给予呋 塞米40mg;持续性心衰或口服利尿剂维持治疗的患 者,可给予与口服剂量相当的呋塞米快速静注。
(3)血管扩张剂 静脉血管扩张剂是 ahf患 者第二位常用药物。目前达成的共识是,收缩压正 常或轻度升高 (≥110mmhg)时,可静脉给予血 管扩张剂作为初始的对症治疗,亦可选择舌下给予 硝酸酯类药物。收缩压低于 110mmhg时则不推荐 使用。
(4)慎用药物 除心源性休克之外,ahf不 推荐常规使用阿片类药物;拟交感神经药物或血管 收缩药物作用有限 (心源性休克除外),仅适用于 虽血容量充足但仍有持续性低灌注状态的患者;当 收缩压 >110mmhg时不推荐应用血管收缩药物; 合并心房纤颤时,推荐可静脉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快 速控制心室率。
最后,杨杰孚教授总结了急性心衰的治疗原则及目标,患者在处于紧急期时,应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以改善心衰症状;稳定期应针对病因及诱因的治疗,以避免复发;而在出院及长期治疗中,应着重在逆转心脏和血管的重构以改善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