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心资讯】中国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专家共识十大要点

点击量:   时间:2016-02-26 21:29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近日发布了《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共识指出,休克的最佳定义是急性循环衰竭,即由于失血、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休克是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需综合病因、组织灌注不足临床表现、血压、血乳酸情况早期识别急性循环衰竭。

 

 
 

该共识的十大要点如下:

一、血压不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必要条件,血压正常不能排除急性循环衰竭。血压正常而血乳酸高,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到微循环障碍的情况,称为隐匿性休克或微循环性休克。

二、血乳酸水平是反映组织灌注不足的敏感指标,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重要依据。除了监测生命体征、皮肤温度与色泽、尿量和精神状态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并监测血乳酸水平。

三、急性循环衰竭典型的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包括意识改变(烦躁、淡漠、谵妄、昏迷),充分补液后尿量仍然< 0.5 mL/(kg·h),皮肤湿冷、发绀、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图片

四、对患者应立即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早将患者收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即使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仍应关注组织灌注,保护器官功能。

五、每隔2 ~ 4 h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可排除一过性的血乳酸增高,还可判定液体复苏疗效及组织缺氧改善情况。

六、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水平都有助于评估预后。

七、第一时间给予氧疗,改善通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体首选晶体液。

八、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应建立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九、对于前负荷良好而心输出量仍不足时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十、病因治疗是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的基础,各病因的具体治疗措施各异。对症治疗可简单记为VIP治疗,按临床治疗顺序包括改善通气(V),液体复苏(I)及改善心泵功能(P)。

 

据悉,这一共识,是分会于2015年组织国内25位急诊医学及5位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参与编撰的。专家组经过审阅大量文献制定框架,又经两次讨论和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相关推荐意见。之后每位专家按照10分制(0分为完全不同意,10分为完全同意)对每条推荐意见进行评分,计算出推荐力度值(专家评分的中位数±标准差),并标注于每条推荐意见之后。

        白彬张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参考文章:朱丁季刘长华许顶立,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及其防治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