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热点关注】IL-34——心力衰竭生物学标志物新发现

点击量:   时间:2017-11-17 20:30

640?wx_fmt=png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期阶段,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高,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诊断心衰或指导治疗,是影响心衰治疗效果、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近期,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的陶蓉主任和她的心衰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在心衰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的炎症因子——白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

 

她们的研究发现心衰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的IL-34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胱抑素C等肾功能指标显著相关,与此同时,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及一系列传统危险因素后,心衰患者体内高水平的IL-34提示这类患者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OR:1.277,95%CI:1.024-1.593)。

0?wx_fmt=jpeg

陶蓉主任的团队开展了相关注册登记研究,对心衰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共纳入510人,中位随访时间706天。结果显示,心衰患者血清中的IL-34水平与其预后显著相关。随着IL-34水平的增高,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衰再入院以及全因死亡等不良事件。

0?wx_fmt=jpeg

 

校正年龄、性别及传统危险因素以后,血清IL-34水平仍能预测心衰患者主要终点事件(OR:1.301,95%CI:1.115-1.518),显示了IL-34在心衰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同时,该研究还提示,IL-34与传统的NT-proBNP的联合应用,能更好的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指导后续治疗。相关研究近期已分别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on》和《ScientificReport》杂志上。

 
 

 

 
 
 
 

作者简介

0?wx_fmt=jpeg

陶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心功能不全、疑难心肌病、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入选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在国外杂志上发表多篇SCI文章,主编著作1篇,参编多部著作。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