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与焦虑/抑郁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
心衰患者的躯体与身体健康
➤ 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患发展的终末阶段,不仅严重危害了患者躯体健康,还会带来严重的精神障碍
➤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劲加速、缺血性心脏病发作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患病人数进行性增加,患病率已达2%左右
➤ 心衰患者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病死率却占40%
➤ 尽管接受了最优化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50%
➤ 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加深
➤ 由于病程长、预后差、及生活质量的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
➤ 由于心衰患者心血管不事件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进行心理障碍对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研究并对机制进行探讨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胡大一,于欣 心脏病人精神卫生培训教程 [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二版
中国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流行病学
中国心衰患者心脏功能与焦虑抑郁特征
心功能级别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
Ⅲ级焦虑发病率最高
Ⅱ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
中国心衰患者性别与焦虑/抑郁特征
男性:焦虑高于抑郁
女性:抑郁高于焦虑
不同测量工具结果特征
心理疾病与心脏疾病引起的一些躯体症状具有相似性,有时难以区分开来
量表类型对抑郁的检出率有一定的影响,对焦虑检出率影响不大
与美国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不能等同于心理医生得出的精神科诊断
影响心衰患者情绪障碍的其他因素心理
温雪梅等,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发病及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j]2014,2(8):702-709
护理行为的作用
中国对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识别率低于国际水平
WHO全球5大洲、14个国家、15个中心对就诊者心理障碍因素研究
识别率中位数51.3%,上海识别率仅为15.9%
对识别后的处理能力也低于15个中心的平均水平
中心血管病年度报告2016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胡大一,于欣 心脏病人精神卫生培训教程 [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二版
焦虑/抑郁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可能机制
从治疗角度考看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
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可行护理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患者临床状况
➤ Cognitivebehaviortherapy,ABT,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提出
➤ 认知理论+行为治疗,在医疗活动中,运用认知及行为疗法,改善患者情感、认知及价值观,进而改变行为
➤ 心理教育技术、认知重建技术、布置家庭作业
➤ 对CHF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负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吴长丽等,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723卷7期13-15
冥想训练改善心衰竭患者睡眠质量
杨希文,冥想训练在心力衰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23卷33期4281-4284
中医疗法降低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水平
➤ 穴位:快活穴、身心穴(焦虑穴)、神门等9个穴位
➤ 管理方法: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按压3次-3天两耳更换-6次一个疗程-联系2个疗程
➤ 机制探讨: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平衡阴阳
➤ 先关专业研究:耳贴穴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陈笑银等,耳穴贴压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1731卷16期16-18
运动干预提高心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 主要形式;步行、太极拳、八段锦
➤ 机制探讨:规律的训练-血管内皮功能、骨骼肌的组织学特征得到改善-有效减轻疲劳感及呼吸困难-焦虑/抑郁水平下降-提高生活质量
➤ 运动的安全问题
张琼霄等,慢性心衰患者抑郁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护理学报201724卷8期18-21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医学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14,(29)11:113-119
家庭社会支持在改善患者状态中作不容小觑
社会支持来源于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与之具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
➤ 情感支持:给予关心、爱、同情和信任
➤ 工具性支持:提供有形的物质或服务
➤ 信息支持:提供帮助其结局问题或应对压力的信息评价支持:提供与自我评价相关的信息及表达对其的肯定
小 结
1、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疾病进程
2、非药物干预值得深入探讨
3、应将评估患者作为常规措施实施
4、期待从care--treatment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