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新增约170万例乳腺癌,而超过50万的患者最终死亡1
● 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5年中国新增女性乳腺癌病例约27.2万例,死亡约70700例2
● 2015年数据显示:近80%的浸润乳腺癌及原位乳腺癌患者为50岁以上人群
● 美国对63566例患者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对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死因分析显示:与晚期乳腺癌患者相比,心血管事件相关病死率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比例更高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至2000年诊断为乳腺癌的66岁以上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患者随访至2005年底,共纳入63566例患者。该研究旨在评估老年乳腺癌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Patnaik JL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2011;13(3):R64.
● 针对早期乳腺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提示:66岁以上早期乳腺癌患者,10年乳腺癌及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1.9%和7.6%;而66岁以下患者的心血管相关死亡情况极为罕见
1998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期间进行的一项以为人群基础的队列研究,共纳入9899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患者随访至死亡或至2013年12月31日;随访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4.2年。该研究旨在探讨当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发病率。
Husam Abdel-Qadir et al. JAMA Cardiol. 2017;2(1):88-93
● 一项对25个RCT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共涉及155613例患者;结果显示:LDL-C每降低1.0mmol/L,其心血管发生风险亦随之显著降低(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主要冠脉事件风险降低23%)
Clin Ther. 2009;31(2):236-44
● 雌激素对LDL的影响:强力诱导肝窦上皮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 ,增加肝细胞清除率,降低LDL和TC水平
● 雌激素对HDL的影响:雌激素能抑制肝脂肪酶( HL) 的活性,减少HDL 的降解,从而提高HDL 的浓度
● 雌激素对TG的影响:雌激素水平不足,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和APOB 明显增多,从而导致TG水平上升
1.李彦芳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6(25):3966-3968.
2.陈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20(5).
● 绝经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导致绝经后乳腺癌患者TC、TG、LDL-C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则表现为HDL轻度降低
● LDL-C升高及HDL-C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1
●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LDL-C升高及HDL-C降低显著增加ASCVD的发病率2:
— 与同龄非绝经女性相比,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2~3倍
1. The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JAMA. 2009;302(18):1993-2000
2.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专家组. 中华肿瘤杂志. 2017;39(1):72-77.
— 了解真实世界早期乳腺癌(EBC)患者血脂检测率、血脂异常情况分析
— 分析EBC患者手术后不同内分泌治疗方案血脂异常的人群
● 时间: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其中,本院随诊随访>=2次/年:61,690人,占60.2%)
● 左旋门冬酰胺酶:已有大量左旋门冬酰胺酶导致无症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研究。高剂量用药、年龄大于40岁、合用糖皮质激素、肥胖及糖尿病史可能是高危因素
● 卡培他滨:已有数篇文章证实卡培他滨可以引起高甘油三脂血症
● 全反式维甲酸(ATRA):ATRA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 其他:环磷酰胺、阿霉素、依维莫司、阿帕替尼、舒尼替尼等药物也有引起血脂升高的少量报道
Galindo, R.J., et al., Archives of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5. 60(ahead): p. 173.
Geva, S., et al.,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13. 25(3): p. 176-180.
Gu, W., et al., Leukemia Research, 2009. 33(4): p. 592.
Subramaniam, S., J.A. Zell et 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Jnccn, 2013. 11(1): p. 5-9.
Tassi, R., et al., Related or unrelated adverse events? Clinical Genitourinary Cancer, 2014. 13(2): p. 101-5.
● 机制:
Oray, M., et al., Long-term side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2016. 15(4): p. 457-465.
Chow, E.J., et al., Glucocorticoid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ediatric Blood & Cancer, 2013. 60(4): p. 621.
Casco, S. and E. Soto-Vega,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ssociated to Cancer Therapy: Review. Hormones & Cancer, 2016. 7(5-6): p. 289.
● 我国首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正式颁布
● 该共识旨在规范中国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的管理,有效地降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专家组. 中华肿瘤杂志. 2017;39(1):72-77.
1、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5岁、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
2、冠心病等危症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患者等同,包括:
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已确立的冠心病,其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10年危险>2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4):279-283.
— 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ASCVD:应根据绝经后女性ASCVD发病风险及血脂异常情况决定治疗目标
— 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TG、LDL-C及HDL-C
— 正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必须密切监测血脂,高危患者6个月检测1次,普通患者内分泌治疗随访期间6-12个月检测1次
● 无ASCVD的心血管低危、中危、高危患者,血脂控制目标为:LDL-C <4.14mmol/L、 3.37mmol/L和 <2.6mmol/L;当检测指标高于此标准时,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或药物治疗
●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需要更严格的血脂管理;因此建议将无危险因素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LDL-C的理想水平为<3.4mmol/L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4):279-283.
2.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专家组. 中华肿瘤杂志. 2017;39(1):72-77.
与无ASCVD危险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相比,存在危险因素患者的血脂管理标准更为严格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专家组. 中华肿瘤杂志. 2017;39(1):72-77.
指南推荐AI类药物用于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NCCN乳腺癌指南2016年》、《早期乳腺癌治疗St Gallen国际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等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方案
AI治疗会进一步增加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
● 受到卵巢功能减退和药物治疗的双重影响,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从而常易诱发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因此,有效管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血脂异常,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
分子结构的差异导致AI类药物对绝经后
乳腺癌患者血脂的影响亦存在差异
● 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阿那曲唑) 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的TC和LDL-C水平升高,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则可降低TC水平,对LDL-C无显著不良影响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及《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他汀类药物是调脂的首选用药1、2
乳腺癌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肿瘤发生风险无影响
● 对24项关于他汀类药物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共涉及超过240万患者,其中乳腺癌患者为76759例;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及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无显著影响(RR = 0.99,95 % CI = 0.94,1.04 ;RR = 1.03, 95 % CI = 0.96,1.11)1
● 另一项针对1876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平均随访6.8年;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对乳腺癌的复发风险无显著影响2
1. Undela K et 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12;135(1):261-269.
2. Ahern TP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1;103:1461–1468.
乳腺癌伴随疾病( concomitant disease )是非直接与乳腺癌相关的,由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内在微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等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该疾病与乳腺癌伴随或继发出现率大于30%,并且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及威胁生命。
● 乳腺癌患者心血管及血脂异常——发生率超过50%;
● 乳腺癌患者骨代谢异常——发生率超过30%,部分人群骨折发生率17.6%;
全球首部《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指南》应运而生
● 中国乳腺领域首席专家携手心血管、骨内分泌、精神健康领域的众多专家,特撰写“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以期为乳腺癌临床随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旨在规范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指导临床医师积极处理乳腺癌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的伴随疾病及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兼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创中心青年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乳腺癌青委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rdio-0nco logy等中英文杂志编委等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专项,在JCO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学术论著60余篇,编译肿瘤学专著13部,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获得“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