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2019CIHFC】陈海波教授:左心辅助-心力衰竭终末阶段的机械治疗

点击量:   时间:2019-06-25 20:46

图片

2019 CIHFC

 

在2019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陈海波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左心辅助-心力衰竭终末阶段的机械治疗》的精彩报告。 

 

 

图片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流行病学特征

 
 

 

 

心衰是全球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唯一呈增长趋势的疾病。其中,30-6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1.0-1.5%,而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达到了3-5%。中国、美国、欧洲的患病人群已分别达到了>1000万、>500万、>700万。除了标准的药物治疗,心脏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然而心脏移植仍存在着诸多限制,例如心脏供体保存时间短,患者等待时间不确定。同时年龄偏大、体重偏大、合并肾功能不全、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患者并不适合心脏移植。因此,心脏室辅助装置成为了部分心衰患者心脏移植前的替代治疗或过渡治疗手段。根据作用机制,心脏辅助装置可以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及双心室辅助装置,左心室辅助装置是应用最多的类型。

 

 

都要找到你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左心室辅助装置工作原理是以搏动性血流为主,采用往复体积改变驱动血液流动,能够模拟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自然工作状态,但存在装置体积大、术后机械故障发生率较高的缺点,目前搏动性血流泵的应用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代左心室辅助装置则以平流性血流泵为特点,是目前较为广泛的辅助模式。其体积较第一代装置明显缩小,机械轴承能够长期旋转,但其主要问题在于泵血栓的形成;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则以叶轮磁悬浮无接触轴承为提点,较第二代装置的抗溶血和血栓性能好。而未来,磁悬浮离心左室辅助装置将是技术趋势。

 

 

陈海波教授指出,心室辅助装置在治疗心衰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它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逆转心室重构和终生辅助治疗等方面。其中,作为移植前过渡支持的比例正逐渐下降,而作为逆转心脏重构和终生心脏辅助措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我国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陈教授提到,北京阜外医院是全国最早研究和使用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医疗单位。目前已开展重庆永仁心EVERHEART-VAD、苏州同心CH-VAD等多个型号的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重庆永仁心EVERHEART-VAD转速达到800-3000转/分,工作原理在于引流左心室血液减轻前负荷、供血主动脉减轻后负荷、流量保证心、脑、肝和肾等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并且血液泵内无传感器构造,降低了更换泵时所带来的风险。EVERHEARTⅠ是我国第一个VAD临床试验,以受试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全身功能状况改善情况作为有效性评价指标,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失功率和相关死亡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

 

结果发现,纳入研究的14例患者尽管术后左心室直径和射血分数恢复较慢,但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后生活质量(SF-36量表)显著提高。并且未发生一例脑血管并发症。苏州同心CH-VAD植入装置则体精更小、植入更方便,目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早期已完成29例动物植入,血流动力学、出凝血指标和病理检测等均达到满意效果。同样,CH-VAD也处于治疗重症心衰的初步探索阶段,已完成了4例患者的植入。未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方向将是植入泵微型化和经皮无线充电系统。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