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肌病
线粒体
1894年,德国学者Altman在动物细胞中现,并称之为:bioblast(生命小体);
1897年,正式命名为:mitochondrion;
1963年,首次在鸡卵细胞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同年,分离得到完整的线粒体DNA(mtDNA);
1981年发表了线粒体DNA测序结果;
1987年Wallace提出mtDNA突变可能引起人类疾病;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卵母细胞:30万个
(三)电镜下结构:双层膜、封闭性膜囊结构,与细胞质隔离。内膜是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主要部位。
线粒体病
线粒体遗传特点
(二)线粒体是两个遗传系统的共同产物:线粒体DNA(mtDNA)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线粒体呼吸链酶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 个rRNA基因;线粒体内的其他蛋白质均由核基因(nDNA)编码,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内,所以线粒体是两个遗传系统的共同产物。
✦ mtDNA同质性/异质性突变
线粒体疾病是复杂性疾病
线粒体病病理生理机制
婴幼儿时期的线粒体病多为nDNA突变所致
成人的线粒体病多为mtDNA突变所致
心脏受累往往伴随其他系统疾病
病理
总结
田庄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曾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附属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目前主要从事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