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张麟教授:慢性心衰患者长期预后严重指数研究

点击量:   时间:2020-03-20 19:00

研究背景

 
1.慢性心衰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2.5年的存活率为50%,10年的存活率仅为10%;
3.指南问世后,10多年的临床研究有改善,但不理想;
4.急性心衰或住院心衰患者预后评估模型的建立;
5.目前没有慢性心衰短期或长期的预后评估工具?
 

1.PublicHealth 2010, 7, 1807-1830.       

2.  Eur. Heart J. 2001, 22: 1318-1327.

3 . Am J Cardiol 2014; 113:1705-1710. 

4. European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6): doi: 10.1002/ejhf.496: 1-9.

5. Am J Cardiol. 2014September 15; 114 (6): 862-868.

 

图片

 

研究目的

 
1.基于靶心率和靶血压的前提而非靶剂量? Which Target?
2.756例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和随访15年的研究
2.分别观察并比较每5年的死亡率?
3.累计5年、10年和15年的死亡率?
5.建立并验证慢性心衰严重指数(CHFSI)的临床价值?
6.长期随访的临床意义?

 

研究流程图

 

图片

 

1.入选标准:年龄、EF≦45%

2.排除标准;

3.标准治疗及随访;

4.17年共失访129例,入选两年间失访112例(86.8%);

5.第一个5年仅失访4例,第二个5年失访9例,第三个5年失访4例;

6.接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患者有10例;

7.累计15年的存活率29.4%(188/617);

8.终点:死亡及生活质量;

9.统计学处理。

 

结果-1 累计全因、心血管及心衰死亡率

 

图片

第一个5年死亡率:全因为42.9%*,心血管为38.4%*,心衰为32.5%*;

第二个5年死亡率:全因为25.6%,心血管为19.9%,心衰为19.2%;

第三个5年死亡率:全因为25.7%,心血管为19.2%,心衰为15.0%;P<0.001, 第一个5年 vs.第二个5年或者第三个5年。

 

结果-2 存活率与不可控因素

 

图片

 

表1显示的是存活率与不可控因素的卡方检验:年龄,性别和原发病定义为不可控因素;

1.15年的随访中,年龄与死亡率呈高度相关性;

2.性别只在第一个5年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3.原发病在第一个五年存活率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扩心病;在第二个5年存活率依次为扩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第三个5年存活率顺序为扩心病→高血压→冠心病;
➤ 高度提示:年龄存在长期影响,性别在第一个五年后无显著差异,原发病中DCM对预后影响显著。

 

结果-3 存活率与可控因素

 

图片

表2显示的是存活率与可控因素的均值检验:

1.除了舒张压,心率、收缩压、左室收缩和舒张末经及EF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更重要的是长达15年的长期预后,心率、收缩压及EF值与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4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图片

表3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提示除了舒张压不显著(可能与舒张压靶目标控制),LVESD,LVEDD虽然显著,但OR值接近1,说明单因素影响也不明显,其它都具有显著性;

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原发心肌病、较快心率、较高收缩压和低EF为危险因素。

 

结果-5 CHFSI的建模与验证

 

图片

慢性心衰严重指数的建立和验证:

1.多变量分析确定死亡率与不可变因素的年龄增长和心肌病显著相关,而且心肌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2.多变量分析确定死亡率与可变因素的较快心率、较高收缩压和EF≦45%显著相关;

3.图2:根据logistic模型的线性指数项,最佳死亡率模型的计算方程: InP/1-P=-3.96+0.715×AGE+0.958×Etiology+0.376×HR+0.856×SBP+0.679×LVEF;

4. logistic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8(95%可信区间=0.74-0.81,P<0.001,表明该模型具有极好的鉴别能力。

 

结果-6 Chronic HF Severity Index (CHFSI) 分层

 

图片

 

根据这个严重指数评分系统,患者的危险分层为三个级别:

1.低风险:1-7分 (n=276);

2.中风险:8-11分(n=258);

3.高风险:≧12分(n=104)。

 

结果-7 CHFSI与累计死亡率

 

图片

表5 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1.不同危险组,5年、10年及15年随访的存活和死亡率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2.慢性心衰严重指数(CHFSI)可以有效预测慢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

 

结果-8 危险分层和存活率

 

图片

图3提示:

1.不同危险组,15年随访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差异;

2.量表工具效果良好。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出CHF患者的严重程度。

 

结果-9 危险分层和生活质量

 

图片

图4提示:

1.6-分钟步行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危险分层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2.不同的危险分层,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 all <0.001)。

 

结论与讨论

 
1.第二及第三个5年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衰死亡率较第一个5年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可控因素? 个体化治疗?定期随访?)
2.15年患者存活率为29.4%(长期随访的结果超出预期);
3.慢性心衰严重指数(CHFSI是非常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4.根据CHFSI量化表,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目标:高危→中危→低危→提高生活质量→最终降低死亡率(慢病慢治?;
5.需要进一步为临床界定的靶剂量? 靶血压? 靶心率? 哪些评价指标对患者更有益?
6.整个15年用药很简单就是剂量调整、定期随访、医者仁心、人文关怀、鼓励患者:(生理病理机制+药理药代+指南原则+个体优化+医学人文组合等);
7.慢性心衰可防、可治、可逆转!大数据时代如何更给力!
 
图片

张麟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卫生部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北京市内科学会常委。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擅长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先后在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1998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至今。近10年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8名;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科研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60余篇,11篇发表在国外著名杂志,均为SCI收录;国际会议发言交流16次,其中6次在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HA)发言。先后作为主编撰写《高血压病100个怎么办》和《心肌病105个怎么办》,作为副主编撰写《充血性心力衰竭学》,参与撰写《心力衰竭》等论著;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优秀奖1次。获发明专利2项。

 

已无更多数据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