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 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约 2.9 亿
重症心血管疾病共同转归——心力衰竭
干细胞治疗——心衰患者新的希望
干细胞治疗——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国家政策的演变
干细胞来源
• 理想的细胞来源
干细胞治疗20年进程——困境与希望共存
• 第一代
MSCs(间充质干细胞)——第一代细胞治疗
• MSCs是最早进入临床研究的干细胞类型
• 多重来源(骨髓、脂肪、脐带血、子宫内膜等)
• 优点:
困境——MSCs治疗效果有差异
细胞群体异质性导致心脏修复效果不稳定
MSCs样亚群具有更好的心脏修复能力
• MSCs的表面标记物是否需要重新定义?
MSCs改善心功能的机制——微环境改造
MSCs旁分泌
MSCs旁分泌效应的应用
CSCs(心脏干细胞)—— 第二代细胞治疗
困境——关于细胞分化的争议
心脏干细胞被彻底否定了吗?
ESCs和iPSCs——具有心肌替代治疗的潜力
困境——ESCs和iPSCs存在的问题
• 免疫原性
• 伦理问题
ESCs临床前研究及世界首例临床应用
国内最新ESCs研究
• 国际上首个NHP心血管领域的大样本研究
• 比较了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细胞存活、安全性的影响
• 间接提示旁分泌效应可能在hPSC-CVPCs心肌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iPSCs临床前研究
• 移植后在受体内存活
• 改善左心室功能、心肌代谢和小动脉密度
如何解决iPSCs基因组不稳定性及低诱导效率?
• 合成的修饰mRNA
• microRNAs
• 小分子混合物化学诱导
非病毒非基因微环诱导
• 创新诱导iPSCs新方法——非病毒非基因随机插入微环诱导
— 微环诱导的重编程因子不整合入基因组
— 使分化的iPSCs成瘤风险极低
microRNA-302 高效诱导
成体干细胞治疗心衰的启示
• 大量临床前动物试验证明了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JAMA Cardiol 2016;1:831–841.
希望——下一代细胞治疗
方向:Cell enhancement
• 靶向措施提高细胞滞留率
• 结合生物材料
• 个性化细胞治疗——合适的受体选择
干细胞预处理
miRNA在干细胞预处理中的作用
• 利用miRNA鸡尾酒组合(miR-21,miR-24,miR-221)抑制多种促凋亡分子,显著减少移植后干细胞的丢失
• miRNA鸡尾酒组合评为2011年度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基础研究三大尖端进展之一
细胞靶向措施
• 干细胞疗效与注射部位保留的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结合生物材料
• 组织工程心脏——暂用于疾病模型及药物测试
个性化细胞治疗——合适的受体选择
• Not All Stem Cells Are Created Equal
需要开发一套患者反应预测系统,以确定哪些患者将从干细胞治疗中获益最多。
——这是一个个性化医疗的概念。
下一代干细胞治疗面临的挑战
• 细胞质量——建立细胞质控标准
• 安全性——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
• 有效性——基础研究(机制)+临床研究
• 规范化的临床研究
总结——困境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 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市场潜力巨大
• 心脏再生课题仍是国际热点研究领域
• 基础研究仍需努力发掘,临床转化需要解决瓶颈
沈振亚
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