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2016CIHFC】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无反应处理策略

点击量:   时间:2016-03-31 21:04

1201263001-1.jpg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的王冬梅教授在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上作了题为“CRT术后无反应处理策略”的精彩报告。

 
 
 

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上常可见QRS波时限延长>120ms,提示可能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对于存在左右心室显著不同步的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及心室内的同步激动,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因此不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了CRT治疗。但是王教授指出,CRT术后无应答发生率特别高,一般在20~30%,有报道最高达50%。

 

所谓CRT阳性反应判定是指:NYHA心功能改善≥ 1级;6-MWT增加≥ 25%;LVEF增加≥ 15%;LVESV减少≥10%。而CRT无应答的可能原因包括心肌缺血或MI;持续性房颤(心室率控制不佳);不适当的装置优化(AV/VV间期);药物治疗不佳等。

 

    对于CRT术后无反应的处理,王教授认为,首先应该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针对原因特别处理。例如:

1、改变的心肌缺血或MI的状况。很多心衰患者病因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本身就是CRT无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应该通过血运重建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

2、保证双心室起搏比率。常见的引起双心室起搏比率下降的因素如房颤患者心室率快、过多的室性心律失常等。可针对性采取房颤导管消融术,药物控制心室率。

3、AV/VV间期优化。对于优化AV/VV间期尚在争议中,目前多数认为有条件仍需进行优化,可在CRT植入后初期进行优化,而CRT无应答患者必须进行优化。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超声指导下的AV间期优化、心电图优化、心内膜加速感受器优化VV等等。

4其他,充分发挥起搏器的功能左室双部位起搏术后跟踪药物治疗等。

 

 

专家简介
 
 

王冬梅,女,主任医师,教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科主任,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起搏组成员,辽宁省内科学会委员。主攻心脏疾病的起搏器治疗研究,能熟练掌握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在对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房颤病人的起搏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发表国家级杂志论文30余篇、省级杂志20余篇,参编专著8部。获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三等奖9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作者)。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军"十一五"计划面上课题 (B类)1项,参与完成国家、军队及省科研课题10余项。荣立三等功1次。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