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2016CIHFC】黄晓红:老年心力衰竭特点与诊治

点击量:   时间:2016-05-23 21:53

 

图片 

流行病学特点
 
 
 

患病率:50-59岁为1%,大于80岁为10%;5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老年人心衰占总心衰比例的75%。

生存率:5年生存率为25%-50%,低于多数的恶性肿瘤。

死亡率:心衰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猝死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

病因学特点
 
 
 

病因构成不同:成年人以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老年人以冠心病、高血压、肺部疾病、钙化性瓣膜病居多。

多病因性:多合并两种以上心脏病,其中一种是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另一种参与和促进心衰的发展。

诱因更重要: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输液速度过快。

衰老与心衰
 
 
 

图片

心衰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比,80岁以上人群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超过10%

Shioi, T et  al. J Cardiol. 2012; 60:  423-428

图片

Lazzarini V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13, 15: 717-723

图片

Shioi, T et  al. J Cardiol. 2012; 60:  423-428

病理生理学特点
 
 
 

1、心排出量明显降低:老年人最大心排量为17-20 L/min ,成年人25-30 L/min。

2、容易发生低氧血症:CO减低、呼吸功能减低、肺淤血、肺V/Q比例失调。

3、对负荷的心率反应低下:窦房结等传导组织退变,发生心衰时心率不增快。

老年心衰临床特点
 
 
 

1、老年急性心衰多见于女性并且HFpEF 。

2、老年心衰多合并心脏及非心脏疾病。

3、与成年人不同,老年失代偿心衰常出现急性肺水肿和高血压。

4、症状不典型:可出现食欲减退、虚弱等而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缺如。

生物标记物
 
 
 

Natriuretic Peptides: BNP or NT-proBNP

Cardiac Troponin T or I

soluble ST2 and galectin-3: biomarkers of myocardial fibrosis

图片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慢性心衰BNP参考值
 
 
 

排除心衰:BNP<35ng/L,NT-proBNP <125ng/L。

美国FDA和Roche公司建议健康人群NT-proBNP的参考值为:

       75岁以下者<125 pg/ml

       75岁或以上者<450 pg/ml

BNP在老年人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1、伴其他合并症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最佳排除截点仍然不明确,需要做出的鉴别诊断较多。

2、老年患者易患有心脏和肾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血浆BNP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和年龄校正BNP的诊断或预后价值不被支持。

3、当患者出现病情恶化,BNP的增加超过50%基线值可被视为失代偿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心衰诊断流
 
 
 

图片

 Eur J Heart Fail. 2012,;14:1097-1103

老年心衰诊断要点
 
 
 

老年人心衰的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都是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作出临床诊断,并做辅助检查确定病因、类型、程度(X-ray 、超声等),老年人心衰的症状轻重与LVEF和运动耐量等指标并无必然的密切联系。

可改善预后的药物适用于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心功能Ⅱ~Ⅳ级患者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Ⅰ,A)

2、β受体阻滞剂(Ⅰ,A)

3、醛固酮拮抗剂(Ⅰ,A)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Ⅰ,A)

5、伊伐布雷定:用来降低因心衰再住院率(Ⅱa,B),替代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Ⅱb,C)

可改善症状的药物推荐应用于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心功能Ⅱ~Ⅳ级患者
 
 
 

1、利尿剂(Ⅰ,C):对慢性心衰病死率和发病率的影响,并未做过临床研究,但可以减轻气促和水肿,推荐用于有心衰症状和体征,尤其伴显著液体滞留的患者。

2、地高辛(Ⅱa,B)

ACEIs/ARBs
 
 
 

ACEIs/ARBs 是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死亡率的第一类药物,也是循证医学积累最多的药物。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和容积,并且能产生有益的神经激素水平变化。从低剂量开始,逐渐滴定,监测肾功能和血清肌酐水平。治疗老年人心衰的靶剂量参照成年人的用量,老年人对ARB的耐受性更好,Meta 分析表明75岁以上病人长期获益稍低些。

β受体阻制剂
 
 
 

长期应用可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显著降低病死率(~35%)和猝死率(41~44%)。与成年人相比,老年心衰患者对β受体阻制剂的耐受性略降低(84% vs.76%)。临床医师使用时应采用个体化的,缓慢滴定。对于心率慢的病人,使用卡维地洛可能较好些;而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可能更好。

Does the target dose of neurohormonal blockade matter for outcome in Systolic heart failure in octogenarians?
 
 
 

 

 all-cause mortality  cardiac mortality

图片

             ACEIs/ARBs 

Barywani, SB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 187:666-672

all-cause mortality  cardiac mortality

图片

                                              β-blockers

Barywani, SB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 187:666-672

 

靶剂量ACEIs/ARBs 可以减少高龄收缩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脏死亡率,虽然只有一半患者能够耐受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疗效与是否达到靶剂量无关,而与是否达到目标心率有关。

Aging and Heart Rate in Heart Failure: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Mortality
 
 
 

目的:对于不必卧床的心衰病人,评估静息心率与长期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对象:

 窦性心律、不必卧床的心衰病人 (n=1033) ;

 平均年龄: 65.1±12.6 岁;

年龄分层:(<75 岁  vs  ≥75 岁)  ;

随访时间: 4.6±3.3 年.

目标心率为68-73bpm时,75岁以上年龄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更好,而当心率低于68bpm时,患者的死亡率是增加的。对于更低的心率,75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获益,甚至在心率低于55bpm的时候。

BNP/NT-proBNP监测评估心衰“居辅位”
 
 
 

1、评估心衰主要治疗效果:

1)临床症状和/或体征是否改善。

2)反映心功能的指标:LVEF、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等。

3)反映心肌重构的指标:心脏的大小

2、新指南推荐BNP/NT-proBNP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基线水平↓≧ 30%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如未达到,即便临床指标有改善,仍应列为疗效不满意,需加强治疗包括增加药物种类或提高药物剂量。新指南中也强调临床评估仍是主要的、基本的,BNP/NT-proBNP评估只是作为临床评估的一种补充和辅助。

 

Improvement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reverse remodeling in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on intense NT-proBNP-guided therapy
 
 
 

 

图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 191: 286-293

 

图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 191: 286-293

 

对于老年人,强化治疗(NT-BNP指导)可以改善左室射血分数,逆转心室重构。与标准治疗相比,NT-BNP指导的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无论是对于75岁以下还是以上的老年人。

家庭远程监测与用药管理
 
 
 

弥补家庭护理的不足,减少认知障碍和用药依从性差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更好监测患者用药相关指标(如监测电解质、肌酐、INR值等),方便医师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Is age a factor i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remote monitoring in heart failure? Telemonitoring and structured telephone support in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荟萃分析显示,尽管存在倾向于募集较年轻病人,导致入选老年患者与实际比例不符的系统偏差,老年患者可以从远程监测和系统化电话支持项目中获益。

 

Efficacy of a Physician-Led Multiparametric Telemonitoring System in Very Old Adults with Heart Failure
 
 
 

目的:评估远程监测生命体征和提供电话支持对老年心衰患者生存和住院率的作用。

试验干预:

1、监测系统提供监测日程安排并作提醒,及时返回数据,监测项目包括体重、血压、心率、外周血氧。

2、远程监控医师可调整监测方案,并提供电话支持。

随访时间: 6个月

图片

Pedone, C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5; 63: 1175-1180

 

医师主导的远程监测方案对于老年心衰患者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可以降低高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率及复合终点事件,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远程监控的可行性,同时从获益及经济代价方面进行评价。

专家介绍

 黄晓红,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副主任,十二病区主任。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