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衰治疗的适应征
机械辅助循环(mechanical circulation support,MCS)是指用人工制造的机械装置,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是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心力衰竭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心力衰竭
围术期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
机械辅助循环的目的在于:维持全身有效血液循环及氧的输送,使机体代谢恢复;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和(或)肺工作,使心脏和肺得以休息并减少氧耗;改善心肌血供和代谢,促进心脏恢复,改善心脏功能。
Berlin Heart
目前过内最常见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是IABP和ECMO,1988年首次用于临床气动泵及左右心辅助。
HeartMate VAD
有气动型和电动型两种,左心室辅助并且组织相容性好。
装置在中国
IABP
适应症:
围术期心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高危OPCAB预防性应用
术后脱机困难
术后低心排
ECMO
V-A ECMO的优势
切开或经皮穿刺置管,操作简便
开展不受地点限制
可同时辅助双心室和肺
价格相对其他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较低
V-A ECMO的适应征
用于术前稳定病情
进行性的术后心力衰竭
顽固性肺动脉高压
顽固性心律失常
术后心搏骤停
心肌炎
因先天性心脏病而加剧的急性呼吸衰竭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心室辅助装置的过度
心衰患者V-A ECMO的禁忌症
终末期,不可逆,或者不能手术的心脏疾病,除非患者本身是心脏移植对象
明显的神经损伤或其他脏器不可逆损伤
重要脏器内存在无法控制的出血
心肺复苏时难以进行血管操作
家属或患者指示进行有限度的抢救
2015年完成CABG手术1371例,其中OPCAB 1227例围术期应用IABP共127例,主要应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
2010年开始Maquet公司ECMO系统,并开展循环和呼吸支持工作。
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研制。
设备研制
磁耦合驱动离心泵:完成三代磁耦合驱动原理验证及小型化的磁耦合驱动设计。
主控系统:基于ARM11完成两代控制系统硬件研发及WinCE和Linux完成两代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传感系统研制:超声波流量计、有创血压传感器、传感集成控制电路板、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双波长血氧检测传感器。
原理样机集成--完成三代原理样机的集成。
第一代原理样机:磁耦合驱动离心泵、血膜肺式氧合器集成系统首次整体集成。
第二代原理样机:离心泵氧合器一体化血氧血压传感器集成增加外缘保护杠。
第三代原理样机:五面设计操作简便化,增加流量温度传感器,优化结构重量减轻。
系统基本性能测试:最大转速4800r/min,最大流量10L/min,最大压力300mmHg。
系统稳定性测试
样机研制时间表
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IV)与Cardiohelp静态比较
动物实验
实验结果:便携式体外生命系统可以安全稳定运行6小时以上
未来规划: 一体化耗材研制
王辉山,医学博士。现任全军心研所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全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组副主任委员;沈阳军区胸心血管外科专业组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理士;沈阳市医师学会理士。2003年度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津贴。2000年赴澳大利亚MONASH医疗中心从事成人心脏病外科治疗临床工作,获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会证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天性心胀病及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十余年,亲自参加或指导下级医师手术2500余例,包括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重症瓣膜病、急诊及危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迷宫手术等,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2001年国外进修回国后,每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数量大幅度递增,已开展此项手术1000余例,均收到良好效果。还开展了微创外科,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动脉化、合并室间隔穿孔和室壁瘤等手术,获得满意效果。近几年单病种年手术量均为250例左右,死亡率2-3%。最大年龄为86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年手术量及效果在军内及东北地区居领先水平。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成为一种常规手术。并结合临床实践,撰写了10篇学术论文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