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2016CIHFC】康晓凤:《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

点击量:   时间:2016-06-16 22:48

康晓凤: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学院讲师

 
背景
 

循证实践方案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制订循证方案的路径。

国内外陆续出版了AHF相关临床实践指南。

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管理,但护理措施相关推荐意见尚不明确。

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体系(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rit and Evaluation,GRADE)

 
指南制订流程
 

 

 

 

 

 

 
临床问题
 

1.对于可疑或确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专业管理病室是否比在普通病室接受治疗患者临床结局更好或花费更少?

专业管理病室:具备监护条件,有心脏专科医师,如心力衰竭病房、监护病房、心内科病房等。

2.对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评估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护士应掌握: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症状、体征、病因、诱因,常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可疑急性心力衰竭评分系统包括:NT-proBNP升高(4分)、X线胸片示间质肺水肿(2分)、端坐呼吸(2分)、无发热(2分)、以及使用袢利尿剂、年龄>75岁、肺部啰音和没有咳嗽(各1分),界值为大于等于6分。

3.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4.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四肢轮扎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酒精湿化/乙醇湿化给氧比常规给氧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6.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限制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急性心衰初期,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500ml;3~5天后,如症状改善,应逐渐减少负平衡,过渡到出入量大致平衡。

对131,430例住院心力衰竭病历调查显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静脉补液差异很大,11%的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第1~2天内接受过静脉补液,补液量平均为1000ml,80%为生理盐水,91%为静脉给予袢利尿剂。

7.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士进行用药管理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8.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士进行规范的机械辅助治疗管理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9.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面病情监测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10.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及其家属者, 进行健康指导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