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国际学院暨2019心力衰竭治疗研讨会”期间,来自丽水市中心医院的曾春来教授发表关于《干预心衰,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开始》的精彩报告。
01
背景介绍
人一生中发展到症状性心衰的概率是20-30%。70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即有1人患有心衰
症状性心衰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存活3至5年,和众多癌症类似
我国中晚期心衰患者,平均年急诊次数2次,每次住院花费7000-10000元
在发达国家 1-2%的人群患有心力衰竭
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10%或更高
心力衰竭患者当中,至少有一半患者射血分数降低(40%或更低)
LVSD的患病率取决于诊断切点,其中无症状LVSD是收缩性心衰的3-4倍。
在心梗后患者中,出现LVSD的比率达30%-60%
02
病理机制
03
评估与诊断
✦ 症状:
呼吸困难、乏力 (特异性差)
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特异性达70%至90%,敏感性只有11%至55% )
✦ 体征:
肺部啰音
下肢水肿(特异性差)
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和第三心音
(特异性达70%至90%,敏感性只有11%至55% )
✦ 病情评估:
✦ 辅助检查:
心电图及胸部放射片:敏感性差
血浆尿钠肽浓度:若正常则基本排除
心衰诊断(肥胖者除外)
超声心动图:明确心脏功能
心脏磁共振或核素检查(心肌炎、浸润性心肌疾病)
2016年ESC心衰指南首次提出“中间范围EF心衰(Heart Failure withmid-range EF, HFmrEF),基于以下原因:
传统上的心衰按照EF分为EF减低的心衰(HFrEF)与EF保留的心衰(HFpEF),两者在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HFrEF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EF<40%的病人;EF 40~50%目前为灰色区域
HFmrHF概念提出1年后,在ESC与JACC上发起讨论:
1、患病率:HFmrHF占全部心衰的13-15%左右,EFrHF占52-47%,HFpHF占33-39%
2、病因方面:HFmrHF更接近EFrHF,40-60%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引起
EFmrHF概念提出1年后,在ESC与JACC上发起讨论:
3.发病机制方面:Tromp 分析了在HFrEF, HFmrEF, HFpEF.中37种生物标记物,发现“心肌拉伸” (cardiac stretch)在HFrEF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炎症标记物在HFpEF更为重要。HFmrEF介于二者之间
4.对治疗的反应:beta阻滞剂显著改善HFrEF与HFmrEF的预后,而对HFpEF无效
1.从病因,生物标记物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来看,HFmrEF似乎更接近HFrEF。
2.除了密切的临床观察,积极处理合并症(特别是冠心病)以外,应该在HFmrEF病人中及早启用神经内分泌阻滞治疗。
3.尽管资料有限,但目前的观点认为HFrEF是一种心肌细胞的疾病,而HFpEF更多与内皮功能失调与炎症进程相关。我们对HFmrEF的发病机制还所知甚少,也许需要采用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研究。
4.尽管LVEF被广泛使用作为心衰分类的标准,其他的分类指标,例如生物标记物,也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
1.Nauta JF,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Failure.2017;19(12), 1569–1573
2.HsuJJ, et al. JACC .2017;5(11) : 763 – 71
与在心衰中的诊断价值不同,血浆BNP/NT-pro BNP测定对于诊断无症状LVSD的敏感性不足。
✦ 左室射血分数是最常使用的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 其他评价左室功能的指标包括:
FS(左室短轴缩短率)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心肌应变率(Myocardial Strain rate)
心输出量(CO)与心指数(CI)
✦ 其他评价左室功能的检查包括:
心电图:提供LVSD病因线索(窦速,房颤或房扑,室性早搏,ST-T异常,室内传导异常,病理性Q波,左室高电压)
BNP或NT-proBNP(见后)
心脏磁共振(CMR):可提供准确的心脏参数,用于超声结果不明确/不一致时
SPECT/PET
左室造影:评估左室功能的金标准
Colucci WS. clin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asymptomatic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function.2018 UpToDate
04
治疗和预防
一、利尿剂
迅速缓解症状
用量为达到和维持无水肿状态(“干重”)所需的最小剂量
每日监测体重
需联合纠正疾病进程的药物
✦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低钠。
(2)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激活内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RAAS。因而,利尿剂应与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3)低血压和氮质血症:过量应用利尿剂可降低血压,损伤肾功能。
二、ACEI的循证依据
CONSENSUS试验(依那普利)
SOLVD试验(依那普利)
SAVE试验(卡托普利)
TRACE 试验(群多普利)
ATLAS试验 (赖诺普利)
HOPE试验(雷米普利)
✦ ACEI禁忌证:严重血管性水肿、无尿性肾衰及妊娠妇女。
以下情况须慎用:
①双侧肾动脉狭窄;
②血肌酐显著升高[>25.2μmol/L(3mg/dl)]。
③高钾血症(>5.5mmol/L)。
④低血压(收缩压<90mmHg),需经其他处理,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决定是否应用ACEI。
⑤左室流出道梗阻,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等。
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
ARB的效果与ACEI相似
ARB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治疗
ARB也追加用于那些已经使用最佳剂量的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但仍有症状的患者
✦ ARBs的循证依据:
CHARM-Alternative试验(坎地沙坦)
CHARM-Added trial(坎地沙坦)
Val-HeFT试验(缬沙坦)
ELITEⅡ试验 (氯沙坦)
✦ ARB的禁忌症:双侧肾动脉狭窄
慎用:
血钾>5.0mmol/L
血肌酐>2.5mg/dl
有症状的低血压
收缩压<90mmHg
四、β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必不可少的一线治疗药物
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可以提高5-10%,减轻心衰症状。
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分,即为β受体阻滞剂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之征。
因病情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患者当中,如果之前没有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则应该推迟到患者情况好转后使用,但出院前应开始接受β阻剂。
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应是长期的,不应因中途症状加重而停用,除非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低灌注,这种情况下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直至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症状改善 。
美国/欧洲/中国指南一致推荐
无症状LVSD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衰
✦ 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
支气管痉挛性疾病
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慎用:近期的心衰急性失代偿及心率<55次/分 时慎用
不良反应: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起始治疗及增加剂量时加重心衰,以及低血压 。
五、醛固酮拮抗剂
对于NYHA III和IV级的患者,除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均应考虑醛固酮拮抗剂。
醛固酮拮抗剂或者ARB均可与ACEI联合使用,但不能同时使用三者以防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
✦ 醛固酮拮抗剂的循证依据:
RALES试验(螺内酯)
EPHESUS试验(依普利酮 )
✦ 醛固酮拮抗剂
禁忌症有血钾>5.0mmol/L。
血钾>4.5mmol/L,血肌酐>2.0mg/dl(175μmol/L)时慎用。
不良反应包括高血钾,肌酐或尿素氮升高,男性的乳房发育和乳房疼痛(更常见于螺内酯)。
六、其它药物
地高辛
在一项独立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中,主要针对窦性心律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和ACEI基础上加用地高辛时,对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因心衰住院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8%。
急性心衰非地高辛应用指征,除非并有快速室率的房颤。
每日1g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轻度减少心衰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
一些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益处尚不肯定,而有些药物可能会有害,包括噻唑烷二酮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决奈达隆)。
✦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可以减少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风险
但其益处需要植入后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看到
曾经突发室颤或持续室速的患者做为二级预防;对于已经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但EF仍然小于35%的NYHA分级II、III级患者,若期望以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存活超过一年的,可以做为一级预防。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即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常可立即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脏搏出量,减少二尖瓣返流
目前的指南推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用于有严重症状的(NYHA III级或IV级)、射血分数持续小于35%、窦性心律、QRS间期≥120毫秒的患者
但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于窄QRS间期(<120毫秒)的NYHA III级患者未发现有益处
虽然目前冠脉重建术广泛开展,但其益处尚不明确,尤其是对于那些无心绞痛或不可逆性心肌缺血患者 。
其它手术,如二尖瓣修补术,经验性地用于某些特定患者当中。
对于症状、死亡率和因心脏原因住院率方面,心室成形术并未带来益处 。
心脏移植是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后的治疗手段。
由于供者器官的不足,左室辅助装置(LVAD)作为向移植手术的过渡手段乃至长期治疗手段受到关注。
尽管有很多治疗方法已经被证明能改善心衰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病人的预后
心衰治疗观念改变后,心衰5年死亡率男性从70%下降到60%,女性60%到45%
可能是由于标准治疗在疾病晚期应用。其对于心室重构或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依然有限
来自Brigham and Women’sHospital 2016年的Meta分析(11项研究, 25,369 受试者,平均随访7.9年)提示:
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进展(LVSD)为临床心衰的风险较对照组增加500%;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风险增加70%
每年平均8.4%的LVSD进展为临床心衰;2.8%的LVDD进展为临床心衰
曾春来教授
丽水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起搏分会远程医疗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教育学分会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