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慢性心衰患者心率管理

点击量:   时间:2022-10-16 23:58

慢性心衰患者管理现状

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曾说道:“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也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垒。”[1]由此可见,心衰患者的管理尤其重要。

那么近年来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管理现状如何呢?一项纳入了2007年4月-2012年1月之间685例住院的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位随访31个月,结果显示中国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4%[2]。对比另外一项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癌症生存情况汇总分析研究(图1),可以发现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率低于多种常见的癌症,包括乳腺癌(73.1%)、膀胱癌(67.3%)、前列腺癌(53.8%)、宫颈癌(45.4%)等等[3]。因此心衰患者的低生存率尤其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另外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心衰患者平均每年每人住院2次,且晚期心衰预后比部分实体肿瘤和心肌梗死更差[4]。由此可见,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堪忧,无论是症状负担,还是精神健康状况都与晚期癌症患者相当。因此综上所述,心衰患者高死亡风险和低生活质量是心衰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图片

图1 中国癌症患者年龄标化的5年生存率

慢性心衰与心率之间的关系

多项研究一致证实,心率与心血管事件链各阶段的心血管结局相关。在心衰中,短期内心率的升高作为代偿机制增加每搏输出量;但长时间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将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进而诱发左心室重构,同时LVEF降低,这一切都在加速心衰的进展与恶化[5-6]。Ferrari教授也在2016年的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中提示心率增快参与所有的心血管事件链环节。在心血管疾病早期,心率升高是疾病进展的标志,而在心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心率升高成为了疾病进展的关键的危险因素[7](图2)。

图片

图2 心率增快参与所有的心血管事件链环节

除了从机制的角度,从临床研究中也观察到,心率升高对于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对PARADIGM-HF与ATMOSPHERE两项大型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包含7756例随访12个月的HFrEF患者,结果显示长期降低心率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8]。此外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6项临床研究,总计14054名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观察心率增快与HFpEF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显示心率每增加10次/分,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图3),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6%,心衰住院风险增加5%[9](图4)。与此同时,国内外众多临床研究均发现,心衰预后与患者的心率快慢成反比,即心率越快,心衰预后越差。2021 ESC-HFA心衰共识也指出心率是衡量心衰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10]。综上所述,静息心率是交感激活的标志和预测心衰预后的指标,控制心率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再入院和死亡。

 

图3 心率每增加10次/分的全因死亡风险图

 

图4 心率每增加10次/分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心衰住院风险图

慢性心衰患者心率控制

心衰治疗策略,容量管理是基石,而心室率的治疗与控制,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启动心率控制的最佳时机是何时呢?EVEREST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出院60天内死亡及再住院率高达27%、42%[11]。并且CHARM研究也显示,心衰患者出院后早期死亡风险最高[12]。多项研究一致强调了早期控制心率的重要性,可以显著降低再入院和死亡风险,改善长期生存率。因此早期积极的控制心室率,在预防及延缓心衰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慢性心衰患者目标心率如何,并且怎么才能更好的控制心率呢?

SHIFT研究结果显示心率低于60次/分患者终点事件风险最低[13](图5)。《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明确指出,静息心率降至60次/分左右的剂量为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这与多项临床循证证据一致,因此及早将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是重要的临床策略[14]

 

图5 伊伐布雷定不同心率分组的主要重点事件发生率曲线

近年来减慢心率的药物不断迭代更新,包括经典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以及最新的首个窦房结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这些药物药理作用明确,临床应用成熟,然而都有相应的局限。其中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基石,应用最为广泛。

然而β受体阻滞剂目前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障碍。Qualify研究纳入36个国家547家筛查中心的患者,结果显示仅14.8%的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达到靶剂量,并且心率控制情况不佳。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之所以未达到靶剂量,主要存在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使用禁忌等情况[15](图6)。尤其在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早期,β受体阻滞剂的滴定更为困难。

 

图6 Qualify研究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分析

那么针对临床遇到的未被满足的问题,如何快速的达到目标心率,实现早期控制心率减少再入院和死亡风险的目标呢?2015年中国上市的首个窦房结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是选择方案之一,该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心率显著延长心脏舒张期,改善心肌灌注并维持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并且对心肌收缩力没有影响,不影响患者血压[16-17]

2021 ESC-HFA心衰共识也提及心衰个体化治疗,需关注失代偿期-稳定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且提出,对于心衰患者,正常或高血压且伴有高心率人群中,患者应接受目标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如果窦性心律患者的心率持续较高(>70 bpm),联用伊伐布雷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心率,并降低副作用发生率。对于低血压高心率患者人群,需要调整GDMT(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用药或剂量,对于可能需要减少β受体阻滞剂剂量或停药的症状性低血压患者,伊伐布雷定是降低心率的优选[18]

综上,心率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达标在心衰患者治疗中尤为重要。相比于经典控制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而言,伊伐布雷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伊伐布雷定可显著降低心率,从而降低心衰患者早期再入院风险并且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由此,在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管理上,正如2021欧洲心衰专家共识所提出的伊伐布雷定是有效的药物联合方案之一。

总  结

1、 高死亡风险和低生活质量是心衰患者管理面临的挑战。

2、 静息心率是交感激活的标志和预测心衰预后的指标,控制心率可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再入院和死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及早控制在60次/分左右是重要的临床策略。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基石,应用广泛。然而由于β受体阻滞剂药理学特性,目前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障碍。新型药物伊伐布雷定能够单纯减慢心率,无负性肌力、不影响血压,是目前慢性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 Braunwald E. JACC Heart Fail. 2013 Feb;1(1):1-20.

[2]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3; 6:1437-1442.

[3] Int. J. Cancer: 2014. DOI: 10.1002/ijc.29227

[4] 高润霖. 心力衰竭的现状与治疗进展[S]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战略高峰论坛.2015年.

[5] Eur J Heart Fail . 2017 Oct;19(10):1230-1241.

[6] Nat Rev tiao. 2016 Aug;13(8):493-501.

[7] Ferrari R, et al. Nat Rev Cardiol. 2016 Aug;13(8):493-501.

[8] Docherty KF,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20, 22(3):528-538. 

[9] Shang XK, et al. Medicine(Baltimore). 2017 Oct;96(43):e8431.

[10] Eur Heart J. 2021 Aug 27;ehab368. DOI:10.1093/eurheartj/ehab368.

[11] EVEREST trial. Heart Fail Rev. 2012 May;17(3):485-509. DOI: 10.1007/s10741-011-9280-0.

[12] Greene SJ, et al. Nat Rev Cardiol. 2015;12(4):220-9.  

[13] Lancet. 2010 Sep 11;376(9744) 886-94.  

[1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46(10):760-789.

[15] Komajda M,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16 May;18(5):514-22.

[16] Am J Cardiovasc Drugs . 2016 Oct;16(5):337-47.

[17] Circ J. 2019;83:1991-1993.

[18] Eur Heart J. 2021 Aug 27;ehab368. DOI:10.1093/eurheartj/ehab368.

  王耀国教授简介 

 

王耀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胸痛中心行政总监。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心血管疾病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西心血管专委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心电学会急诊心电学分会常务委员,泉州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泉州市急诊急救学会副会长,泉州市急诊急救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