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心脏大会心力衰竭论坛第一场会议中,黄峻教授对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治疗现状及预后,未来心衰的研究方向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黄教授指出,心衰药物治疗方面大有可为。美国心衰新指南编辑委员会主席、西北大学心脏系主任Yancy CW曾说,若采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式、最佳的治疗,心衰的死亡风险就可以降低多达50%。每给予10例患者正确的治疗,就很有可能挽救至少1例患者的生命,并减少至少一次住院。过去的20年,在ARB/ACEI、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治疗下,心衰病死率降低了50-80%。同时,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中推荐ARB/ACEI、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作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方案,并称为“金三角”。同时还推荐以上三种药物和伊伐布雷定可以改善预后,而利尿剂和地高辛可以改善心衰症状。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慢性心衰处理流程中指出,在有无充血症状和体征的心衰患者中,使用ARB/ACEI、β受体阻断剂,若心功能分级仍为Ⅱ—Ⅳ级,射血分数小于35%,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若心功能分级仍为Ⅱ—Ⅳ级,射血分数小于35%窦性心律大于70/分,加用伊伐布雷定;若心功能分级仍为Ⅱ—Ⅳ级,射血分数小于45%,加用地高辛。尽管如此,心衰的预后还是很差,慢性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在50%以上。心衰仍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垒”。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管理进步明显,ACS、瓣膜和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病死率都显著降低。只有心力衰竭领域是个例外。
中国人口老龄化使心衰患者增加,2013年底,≥65岁人口为1.32亿,2050年,60岁人口达到1/3。心衰患病率为1.3%,而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国人群心衰发病率为每千人0.7-0.9,每年新发心衰病人50万例。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将来的方向如何?黄教授指出,防治结合,重在预防,早期干预,积极探索新的治疗药物,如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疗效的药物和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的药物,进一步加强中药的研究。美国ACCF/AHA新指南修改心衰的阶段划分,强调预防。死亡率阶段A/B显著低于C/D,早期干预A/B阶段,对于减少心衰发病率,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LCZ696成倍增加了RAAS抑制剂对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疗效。β受体阻断剂和伊伐布雷定能更好的控制心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峻显著降低了17%。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试验中,评价了其对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影响,同时评价了对生活质量等指标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关于改善代谢方面,曲美他嗪可以同时优化心衰患者心肌和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最后黄峻教授总结,中国流行病学形势严峻,应加强对心衰的预防,加强药物的研发。目前心衰新药研究初步成功,传统药物和老药研究也有新进展,未来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