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教授介绍道,截止2015年7月中国大陆心脏移植注册登记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移植的开展例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基本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且与 ISHLT报告数据对比显示在国际上排名比较靠前。与欧美相比,阜外医院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原因中,心肌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75%),而冠心病相对较低 (17%)。阜外医院心脏移植受体患者接受术前左心辅助治疗的比例远低于ISHLT报告数据,而术前ECMO的应用比例略高,黄洁教授认为其原因可能与我 国心脏移植受体患者以心肌病为基础疾病的比例较高有关。与中国大陆总体心脏移植术后机械辅助应用率及院内死亡率的比较可以看出,阜外医院患者的IABP、 ECMO、CRRT使用率及院内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在阜外不同原发病因的受体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患者的术后围术期死亡率相对较高,分别为 14.3%和8.3%;这两种患者的术后机械辅助应用率也较高,分别为42.9%和42.0%。而在阜外心肌病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机械辅助使用率的统计中发 现,肥厚性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患者的使用率较高,分别为37.5%和29.2%;围术期死亡率统计显示最高值出现在限制性心肌病为12.5%,其次肥厚 性心肌病为6.25%。不同心肌病类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显示,相对于ARVC、肥厚型与限制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大,肺动脉收缩压也相 对较高。针对501例心脏移植患者关于影响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4000pg/ml、术前血肌 酐>130umol/L以及术后第二日cTnI>60pg/mL、术后NT-proBNP>800pg/ml、术后安装ECMO均提示 相对不良的预后。此外,相比ISHLT成人心脏移植患者,阜外医院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较高。
接下来黄洁教授讲解道,心脏移植的绝对适应征包括血流动力学恶化、反复心源性休克、依赖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以维持器官灌注、 PeakVO2<10mL/kg/min出现无氧代谢、严重缺血症状至持续常规活动受限且不能用CABG和PCI解决、反复发作有症状的恶性心律失 常且所有治疗方法均无效者;不适宜的适应征包括仅有LVEF低或NYHA心功能III-IV病史、PeakVO2≥15mL/kg/min 和>55%预计值。心脏移植的筛选流程主要是难治性心衰患者经缺血心肌存活的评估、瓣膜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决定可否常规外科手术,然后矫正可逆性因素 并优化药物治疗,如果发现患者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且心衰进展、血压下降、出现终末器官损害,那么可以选择心脏移植伴或不伴机械辅助、临终关怀。对于有活 动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肺运动试验、SHFM预测生存率、心衰评分(HFSS),若为HTx,将PeakVO2<10mL/kg/min、 SHFM 1年生存率<80%、HFSS中高危的患者列入移植等待名单。目前评价慢性心衰的指标包括UCG、NT-proBNP以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 结果。黄洁教授得出结论,NT-proBNP对重度心功能不全不能进行CPET的心衰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高。对经过治疗后NT-proBNP明显下降者仍 需用CPET试验参数进行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以决定治疗对策。并且需要根据CPET试验参数及时筛选出有心脏移植适应征的患者,避免已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延误手术时机。
本次报告中黄洁教授对于心脏移植以及NT-proBNP等心衰评估参数的介绍深入浅出,为广大医师在这些领域提供了数据资料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