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心资讯】6 种常见他汀类药物的比较

点击量:   时间:2016-10-15 20:0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人类,特别是中年以后常见心血管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目前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匹伐他汀,现将他汀类异同点总结如下

 

他汀类药物的共同点
 


1.  药理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MG-CoA)还原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除此之外还有抗炎、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左心室功能以及抑制免疫反应等效应[1]

2. 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好,一般不良反应口干、腹痛、便秘、流感样症状、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肌病等 [2]
 

他汀类药物异同点
 


1. 药动学结构特点
图片
2.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幅度特点[3]

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LDL-C 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多项随机双盲一级和二级预防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 LDL-C 水平,随着 LDL-C 水平幅度降得越低,药物疗效越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低[4]

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LDL-C 的目标值<2.6 mmol/L(100 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目标 LDL-C<1.8 mmol/L(70 mg/dl)[5]。而不同他汀类药物降低 LDL-C 的幅度不一样,现总结如下:

图片

注:高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 LDL-C ≥ 50%;中等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 LDL-C:30%~50%;低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 LDL-C<30%。

 

原文摘自丁香园

参考文献:
 

图片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