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辉
8月29日,EMPEROR-Reduced研究结果在欧洲心脏病学(ESC)年会上重磅公布。在接受指南推荐的心力衰竭(心衰)标准治疗的HFrEF患者中,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与安慰剂组相比,恩格列净可降低患者因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风险。
EMPEROR-Reduced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平行对照、随机双盲研究,旨在评估在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10mg和安慰剂相比对HFrEF(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中国作为全球诸多参与研究的20个中心国家之一,中国总PI张健教授带领全国共27家医院参加了本项研究,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作为研究组长单位。
研究设计
研究时间从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20个国家的520个中心纳入了3730患者,其中中国共入选了134例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年龄≥18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射血分数下降性心衰(HFrEF)患者,NYHA心功能II–IV级,其中50%患者合并糖尿病,73%患者LVEF≤30%,79%患者NT-proBNP≥1000pg/ml,48%患者eGFR<60ml/min·1.73m2。此外,约有20%患者同时接受ARNI类药物治疗。
在依据指南推荐的标准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及必要时使用心脏辅助装置)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配至恩格列净10mg Qd组或安慰剂组。
排除了在访视前90天内有过心肌梗死(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且合并有缺血症状或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冠脉搭桥移植手术或其他重大心血管手术、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心脏移植接受者或者已列入心脏移植名单的患者;植入左室辅助装置(LAVD)的患者以及急性失代偿性HF患者。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心力衰竭住院,包括首次住院及再住院;以及双盲治疗期间eGFR的下降速率。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
研究结果
主要终点:在中位随访16个月后,恩格列净组的1863例患者有361例(19.4%)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安慰剂组1867例患者中462例(24.7%)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恶化住院的HR: 0.75;95% CI: 0.65~0.86;P<0.001)。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恩格列净对主要终点的影响均一致。亚组(包括合并及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析表明,恩格列净能显著降低各亚组患者心血管死亡事件及心衰住院事件的发生风险。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恩格列净对主要终点的影响均一致。
次要终点:与安慰剂组相比,恩格列净组患者因心衰住院的总次数更低(HR: 0.70;95%CI: 0.58-0.85;P<0.001)。恩格列净组患者eGFR的年下降率比安慰剂组更慢(-0.55 vs.-2.28 ml/min/1.73 m2/年,P<0.001),并且经恩格列净治疗的患者发生严重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更低。
结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与安慰剂相比,使用恩格列净的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总风险更低,且肾功能下降的速率更慢。
与DAPA-HF相比,EMPEROR-Reduced研究纳入的射血分数显著降低以及利钠肽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因此,EMPEROR-Reduced研究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比DAPA-HF研究高约40%。EMPEROR-Reduced研究将SGLT2抑制剂的获益人群推广至病情稳定但更晚期的心力衰竭患者中。
除了观察到的心血管获益外,恩格列净还减缓了双盲治疗期间患者eGFR的下降速率,并且恩格列净组患者的复合肾脏事件(包括透析治疗、肾脏移植或持续eGFR降低)风险均低于安慰剂组。因此,恩格列净对于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同时合并这两种疾病的患者的肾功能均有较好影响。
EMPA-REG研究将恩格列净列为心力衰竭在A期阶段的I类推荐,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事件。EMPEROR-Reduced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恩格列净可降低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住院的风险,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2014年至今,在心力衰竭领域新星云集,从PARADIGM-HF研究,DAPA-HF,VICTORIA研究,到今天的EMPEROR-Reduced研究,一次次达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与心衰住院所组成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风险的临床获益!给全球的心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的同时,也给我们心衰未来的治疗决策和治疗推荐带来更多的思考和证据。参加该研究的中国团队与全球的参研医护人员一起携手来为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和改善预后而再筑防线!
最后,谨代表EMPEROR-Reduced研究的中国项目组,衷心感谢所有参加本次研究的如下参研医院和专家(按照最终入选例数排名如下):北京阜外医院,张宇辉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马建林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郑昭芬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韩秀敏教授;南昌市第一医院,李顺辉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郑杨教授;长沙市第三医院,张育民教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严金川教授;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徐细平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唐其柱教授;西南医科大学,范忠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沈爱东教授;天津市南开大学人民医院,姚朱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潘宜智教授;海口市人民医院,陆士娟教授;武汉同济医院,郭小梅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杨光教授;东莞人民医院,叶健烽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姚亚丽教授。
作者简介:张宇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HFCU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和中国心力衰竭质控项目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部主任和副主编;JACC: CadioOncology Cardiac Failure Review,Cardiology Discovery编委和国际编委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22190?query=main_nav_lg
责编:赵雪梅 贝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