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2019CIHFC】于会明教授:放疗相关心脏毒性的防治

点击量:   时间:2019-06-21 22:56

640?wx_fmt=jpeg

image.png

640?wx_fmt=jpeg

 

手术、放疗、化疗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对肿瘤治疗的贡献率分别为27%、22%、6%。大约60-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其中,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然而放疗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其中胸部放疗常见损伤包括:肺损伤、心脏损害、食管损害、脊髓损害、皮肤损伤等。

 

放射性损伤包括急性副反应与晚期损伤急性副反应为早期副作用,发生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几周之内,一般为可逆性,停止放疗后短期内可康复;急性反应组织包括粘膜、上皮、睾丸、脊髓和脾脏等;α/β比值>6,对分次剂量变化不太敏感。而晚期损伤一般在放疗结束后三到六个月内,甚至在数年后出现,主要取决于受累细胞周期时间及细胞群耗竭所需时间;晚反应组织包括心、脑、脊髓、肾脏、肺等;α /β比值2-3,对分次剂量变化很敏感,不同的分次剂量使等效总剂量变化很大。

 

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较高,但临床重视度不够。主要原因包括:临床专业分科太细;放射性心脏损伤多是晚期损伤-临床观察不够;患者生存期短,临床表现出心脏损伤的几率较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冲淡了对心脏损伤的认识等。

 

常见心脏放射损伤包括心包损伤及冠状动脉疾病(CAD)。心脏放射损伤有较长潜伏期,心包渗漏(积液)常在放疗后6个月-1年出现,CAD在放疗后10-15年出现,但当病人有肥胖、吸烟、高血压时,CAD发病可能增加并提前。

 

心包的放射损伤可表现为放射性心包炎。急性放射性心包炎常发生在放疗期间,也可以发生在治疗结束后数周或数月。临床表现为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包摩擦音及心包积液,严重者出现心包填塞。而慢性放射性心包炎多在放疗后一年之内出现,但也有2-3年后出现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无并发症的慢性心包渗出,当大量渗出时可出现心包填塞。

 

从放疗开始到心脏晚期损伤,可能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包缩窄、心瓣膜损伤(动脉狭窄及二尖瓣闭锁不全),心力衰竭,心肌瘢痕化,左心室扩大、松弛。放疗后心肌组织纤维化继发瘢痕形成日益增多。

 

放疗相关心脏损伤的影响因素包括:

1、心脏受照射体积、分次照射剂量和总剂量:心脏受照射的体积越大,分次剂量越大,总剂量越高,心脏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2、治疗计划和照射技术:治疗计划是否精确,照射技术是否合理,都是诱发心脏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的重要因素。

3、放射治疗合并化疗:放疗主要影响心包和微循环,而化疗如蒽环类药主要使心肌产生退行性改变,如果放疗合并蒽环类药物化疗,对心脏的损伤有相加作用。

4、其它因素:心脏的放射耐受还因患者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异。高龄、治疗前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心脏损伤风险更大。

 

为了预防放疗相关心脏损伤,可采用的措施包括:

1、精确定位,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肿瘤的体积、位置、范围。

2、尽可能采用多野技术,避免心脏出现高剂量热点。

3、适当调整放射治疗剂量,与化疗同时或先后应用时,心脏的放射耐受量下降。

4、多野、分次,减少心脏被照射体积与剂量,增加心脏屏蔽保护,可减少心脏放射损伤发病率。

5、心脏接受60Gy照射的体积应限制在25%以下。

6、心脏65%的体积受照射量应<30Gy,减少心包疾患。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