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孟晓萍教授: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建议

点击量:   时间:2019-01-28 18:00

心衰治疗的现状

心衰已经成为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

70岁以上的年龄每10人就有一人是心衰

 

  • 致残率高

  • 死亡率高

  •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 随着心衰治疗的治疗进展,心衰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运动耐力无变化

 

心衰的患者仅仅用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改善病人的症状

 

运动对心衰患者的益处

  • 1979年lee报道运动康复对心衰的病人能改善生活质量

  • 延长寿命

 

多个研究证明运动对心衰的益处

  • 1999年 意大利——踏车运动

  • 1997年瑞士——步行

  • 2002年 意大利——有氧

  • 生存率延长

  • 生活质量提高

  •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脏康复和运动生理工作组和美国心脏病协会下属心脏康复和预防分会建议

  • 运动康复是心衰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

 

心衰运动是一个颠覆性的治疗

打破了心衰不能运动禁区

以往认为:

1.运动加重心脏负荷

2.运动加重心肌耗氧

3.运动诱发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4运动可到导致猝死

 

心衰病人运动康复获益的机制

➤ 传统认识

心衰病人的骨骼肌的变化是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新认识

心衰病人的骨骼肌的变化是心源性恶病质的表现。心脏性恶病质(SOCC)是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所引起的营养不良综合征。表现为总体脂肪量和肌肉的耗减,尤其是骨骼肌的改变,其它营养指数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病理改变

结构的变化—肌肉萎缩

 I 肌纤维减少II型胶原增多

血流改变毛细血管密度下降

骨骼肌线粒体ATP生成减少

功能的变化---疲劳无力

 

运动对骨骼肌的产生的作用

  • 骨骼肌:通过运动增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提高运动耐力,促进骨骼肌局部血管内皮的恢复,调节局部骨骼肌的线粒体。这些是药物不能代替的。

  • 外周血管:使外周血流量增加,内皮细胞功能改善。

  • 神经激素的改变:交感激活下降,迷走神经活性增高。

 

哪些患者适合运动康复

  • NYHAI-III级稳定心衰病人

  • 症状体征稳定一个月以上为

  • 稳定心衰病人

 

哪些不适合运动康复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2 d内)

(2)致命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4)未控制的高血压;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6)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

(7)有症状的主动脉狭窄;

(8)严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9)急性全身性疾病;

(10)心内血栓。 

 

建议评估

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是慢性心衰非常重要的评估工具,其评估结果的不同等级代表相应心脏功能并提示不同预后

 

研究证明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是慢性HF患者最适合的运动方式,它接近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功能状况,可作为评价药物治疗能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指标。

 

怎样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指导病人运动

  • 根据步行距离将患者分为4个等级:即1级:距离<300m,2级:300~374.9m,3级:375~449m,4级:距离>450m。

  • 按着分级给病人制定步行处方

  • 450m÷6==75米x30=2150m x0.6 =1291M

  • 步行康复

 

运动时间

  • 一般10-30分钟

  • 运动频率:每周3-5次

  • 运动类型:步行

  • 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四肢联动

 

运动强度

  • 运动强度:HRmax == (220- 年龄)X(60-80%)

  • 无氧阈值 60-80%

  • V02max 60-80%

 

应用医院运动设备康复

  • 无氧阈值metX0.6

  • 手摇车5分

  • 脚踏车5分

  • 四肢联动10分

  • 时间:3-7天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 在住院期间完成

  • 然后在门诊3个月回家步行三个月

 

抗阻运动是有氧运动的补充

  • 抗阻运动的·程度与左心功能的程度是不相关的

  • 运动耐力的下降与外周肌肉形态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相关。低中等强度的抗阻运动有助于延缓心衰患者的肌萎缩。

  • 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加抗组运动。

 

心衰运动康复的基本原则

  • 安全原则

  • 有效原则

  • 个体化原则

  • 全面原则

 

总结

  • 心衰的治疗运动康复是重要的环节

  • 不是可有可无

  • 会给心衰病人带来生命的曙光

 

图片

 

 

孟晓萍教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 曾在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进修,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完成了三项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学会及两项心脏病研究学会资助的科研项目, 有13篇论文发表在美国权威医学期刊,曾经连续两届担任美国亚特兰大华人生命学会副会长,曾经四次获得教育部春辉计划资助回国讲学及学术交流。2004年回国,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担任吉林大学英语留学生诊断学教学组组长、英语内科学教学组副组长。先后有63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和美国权威杂志,主编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临床特殊病例剖析》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课题六项,获吉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三等奖两次,校医疗成果奖一项。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高血压、冠心病 、心衰、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疾病重症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率先在吉林省成立了心血管疾病治疗和心脏康复一体的医疗中心。现社会兼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协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控烟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第一届控烟与健康专业委主任委员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心电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第27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长春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