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心力衰竭国际学院郑州站活动中,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王留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精彩报告。
慢性心衰诊疗—指南与共识
◆心力衰竭: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
◆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中国心衰患者和高危人群数量庞大
[1]
2014 中国心衰指南——重在预防
2014-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及“新五步”
第一步:伴液体滞留的患者先应用利尿剂;
第二步:继以 ACEI 或β受体阻滞剂;
第三步:并尽快使两药联用,形成“黄金搭档”;
第四步:无禁忌证者可再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形成“金三角”
第五步:如果这 3 种药已达循证剂量,患者仍有症状或效果不够满意,且窦性心率≥70次/分,可加用伊伐布雷定。
2014 中国心衰指南
心衰的防治现状及目标
中医药在我国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上溯至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已有对心衰相关临床病症的记录;
◆《伤寒杂病论》有较多的诊疗相关记录,有些方药至今仍被临床有效应用;
◆已有多个适用治疗心衰不同证型的中药制剂上市;
◆中医药各种剂型被广泛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西药联合已成为我国现代心衰治疗的现实模式之一;
◆相关文献总结及小规模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疗效和安全性。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
[2]
治疗心衰常用中药系统评价提示有效
[3]
◆现有资料的系统评价显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等;
◆存在的问题:纳入文献质量普遍较低,研究设计欠严谨,缺乏严格质控,疗效评价多采用短期主观性指标和理化指标,缺乏长期终点随访,对安全性评价重视不够。
2015 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
【芪参益气滴丸】
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相比
西药常规治疗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
◆增加LVEF和6MWD;
◆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
◆试验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适用于慢性心衰(NYHA II-IV级)患者;
2014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365心血管网
【芪参益气滴丸】
1 替代抗血小板聚集:对于阿司匹林过敏或抵抗者,可选用具有较强抗血小板活性的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芪参益气滴丸等作为替代治疗。
2 AMI二级预防:芪参益气滴丸和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效果相当,且和阿司匹林相比,芪参益气滴丸安全性尤佳。
2016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急诊医学专家委员会
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365心血管网
【芪参益气滴丸】
1 抗血小板聚集: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方案进行二级预防,尤其适用于高龄、较高出血风险及存在口服阿司匹林相关禁忌症的患者。
2 AMI后慢性心力衰竭防治:可以提高心功能,适用于心肌梗死气虚血瘀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
芪参益气滴丸作用与机制—基础研究与探索
芪参益气滴丸基础研究
芪参益气滴丸抑制心室重构
芪参益气滴丸抑制心肌肥厚
芪参益气滴丸抑制心肌纤维化
[4]
芪参益气滴丸改善能量代谢
[5]
芪参益气滴丸与常规西药联合使用——有互补、无干扰、高效果、低风险
芪参益气滴丸与常规西药联合使用——有互补、无干扰、高效果、低风险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衰临床研究
芪参益气滴丸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及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6]
射血分数提高与心脏结构变化优于对照组
[7]
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芪参益气滴丸
◆与指南药物合用,进一步改善结构、提高功能;
◆安全性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中西医结合慢性心衰共识推荐;
◆预防治疗慢性心衰首选现代中药;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8)614-618;
[2]毛静远,朱明军.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 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毛静远.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3-5+38.
[3]Attenuating effect of post-treatment with QiShenYiQi Pills on myocardial fibrosis in rat cardiac hypertrophy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51 (2012) 177–191
[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2 Nov 17.
pii: S0167-5273(12)01417-9. doi: 10.1016/j.ijcard.2012.10.042. Se-Qi Lin, Jing-Yan Han etc.
芪参益气滴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能量代谢的相关研究
《国际心脏病学杂志》2012 Nov 17
[5]《芪参益气滴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能量代谢的相关研究》
[6]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1月,第9卷,第1期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7]西药常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1月第33卷第11期
王拴虎 毛静远 侯雅竹 王家莹 王贤良 李志君
专家简介
王留义教授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全科医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学者。
●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委员。
●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多器官多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心理障碍及代谢综合征等多学科疾病的诊治。
●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综合诊治。发表SCI和国家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专著6部。获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