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新兴标记物sST2简介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点击量:   时间:2015-08-06 06:57

211J555I-1.jpg

ST2的生物学特性

ST2又称作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主要包括跨膜型ST2(ST2L)和可溶性(sST2)两种亚型,它们可以和共同的配体IL-33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其中IL-33/ST2L信号通路激活后,具有抑制心肌肥厚,拮抗心肌重塑的作用。当心脏受到机械性牵张时,心肌细胞及心脏成纤维细胞ST2表达水平增高,以sST2升高为主。循环中sST2以“诱饵受体”的形式和ST2L竞争与IL-33的结合位点,从而抑制IL-33/ST2L信号通路的心脏保护作用。sST2在患者血清及血浆均可被检测到,其在外周血水平稳定性较好,且不受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肾功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可以直接反应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的风险判定及指导治疗均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sST2在心衰患者的应用

国外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发生不良事件患者sST2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患者,sST2不但可以独立预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及长期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衰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发生,而且能够为风险模型提供额外预测信息。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亦针对中国住院心衰患者进行了亚洲最大规模的sST2检测,验证了该标记物在中国人群亦具有很强预测价值,且预测效能不受肾功能影响。通过系列观察心衰住院治疗期间sST2浓度变化,我们发现sST2下降明显的患者较sST2变化不明显或sST2升高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要低。国际上通常将sST2浓度35ng/mL作为心衰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高低的临界点。对心衰患者进行sST2测量已被《2013年美国ACCF/AHA心衰管理指南》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所推荐(慢性心衰IIa类,急性心衰IIb类)

sST2在非心衰患者的应用

sST2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不良事件及心衰的发生。此外,一项福明翰研究显示sST2可以预测社区人群10年后死亡、心血管事件及心衰的发生,这提示该标记物可能有助于评估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sST2与NT-proBNP的关系

多项研究表明sST2与NT-proBNP在心衰患者外周血浓度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45左右),二者对急性或慢性心衰患者在不同随访时间预测风险效能相当,sST2能为NT-proBNP提供额外的风险预测价值。

sST2与心衰药物的关系

在对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研究发现,sST2水平高的患者给予高剂量β受体阻滞剂要比给予低剂量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面要明显获益。与此相似,急性心梗且sST2水平升高患者在给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伊普利酮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要明显低于sST2水平升高但未给予伊普利酮的患者,这提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可能拮抗sST2对心肌的重塑作用,这些结论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那些患者更容易从药物治疗中获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总结

sST2作为新兴的与心肌重塑有关的蛋白标记物在外周血稳定性较好,且干扰因素少,对心衰、心梗患者及社区人群具有很强的风险评估价值。下一步应进一步优化sST2在临床中的应用,为sST2指导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关微信公众号:瑞缔(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