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国心脏病大会最后一日心衰专场现场,来自安贞医院的董建增教授从房颤与心衰的关系与意义、房颤心衰机制、房颤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几个方面阐述了当下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策略。
董建增教授强调,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房颤的发生可以使房室失同步,室率快而不规则导致的心室功能受损和房颤药物治疗的毒性可导致心衰;反过来,心衰逐渐进展,容量/压力负荷的加重、间质纤维化改变及心室重构等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又可加重房颤。董教授指出,房颤与心衰发生的先后关系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持续性房颤先于心衰发生的患者及同时发生的患者,治愈房颤可以逆转心衰;而心衰先于房颤发生的患者,治愈房颤不能逆转心衰。
然后董建增教授分别从心房泵功能丧失、心室内不同步、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心动过速、神经内分泌因素阐述了房颤心衰机制。房颤可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心室充盈压升高,进而引起心脏重构,引发心衰;房颤所致的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同样可以增大心室负荷而引发心衰;另外有研究证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总死亡率增加1.4倍,死亡率增加只要是因为增加猝死率;同时,也有研究提示B受体阻滞剂不改善房颤伴心衰患者的预后,胺碘酮增加NYHA III级患者死亡率。
紧接着董建增教授分享了一项合并心衰房颤导管消融的荟萃分析以及PABA-CHF研究,指出导管消融可减少AF合并HF住院和死亡。
最后董建增教授总结:
(1)房颤可通过心房泵功能丧失、心室内传导不同步、瓣膜返流、心动过速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引起心衰;
(2)对于房颤先于心衰发生的患者,房颤可能是心衰发生的起始因素,及早治愈房颤可以逆转早期心衰,而对于心衰先于房颤发生的患者,房颤或许是心衰心脏电重构所致,因此治疗房颤无法逆转已发生的心衰;
(3)目前,房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多项研究表明不论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在其治疗中并无明显获益甚至增加患者死亡率;
(4)导管消融室合并心衰房颤恢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