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疲乏
【表现】:感到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就感到乏力,有时候疲乏是心衰早期唯一症状
【发生机理】:
◆心输出量减少
◆肌肉萎缩、代谢异常
疲乏:早期症状,也是伴随心衰患者疾病整个进程的症状。
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患者感到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即感到疲劳乏力。用力时或用力后,患者气喘吁吁或感觉喘气困难。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遛狗等都会让心衰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开始产生“下沉感”,之后变得焦虑且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重可能的病理生理原因包括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差,肌肉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去适应作用以及内皮损伤。
2.呼吸困难(气短)
【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发生机理】:
◆肺部淤积过多的血液
◆胸膜腔积液
◆腹腔积液、膈肌上移
呼吸困难:常见症状,从起初只有疲乏发展为疲乏,并且一活动就感觉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最后出现端坐呼吸。
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感气憋而惊醒,端坐咳喘后可缓解;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由于出现气短症状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来缓解症状,端坐位可使身体相关部位的水分重新分布,从而呼吸困难的出现和不断加重,往往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缓解症状,在睡眠时,患者为了更通畅的呼吸通常头部需枕两个甚至更多枕头。
3.心悸
【表现】:心跳过快、心律不齐
【发生机理】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律失常
◆心脏射血分数降低,为了维持机体血供而代偿性的心率增块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并有心前区不适感
在心衰早期,多因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引起,若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这种反应会减轻。有心脏病史的心衰患者常伴有室性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房颤等心律失常,也常会有心慌的感觉;各种类型心肌病变时,心脏射血能力减弱,为了维持机体的血供而代偿性的增快
4.胸痛
【表现】:突发或持久胸部疼痛
【发生机理】:冠脉暂时或长时间缺血
胸痛:主要发生与各种心肌缺血性病变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于各种冠心病。如果是缺乏是短暂性的,胸疼是由心输出量下降或心肌工作量增加导致冠脉灌注不足引起。心绞痛型胸痛常伴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5.咳嗽
【表现】:干咳,平躺或起身时加重
【发生机制】:肺循坏淤血,支气管黏膜受刺激
咳嗽:通常在年轻人群,初发心衰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疾病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平躺或者起身时加重,有时会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可能带有血丝。
特点:伴有胸闷气喘,且夜间咳嗽较多。
◆很多患者在早期将其作为肺部感染进行治疗,延误病情。注意区分心衰引起的咳嗽和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的区别。主要由于肺激血或支气管粘膜刺激,患者服用镇咳药通常不能缓解,但终止活动、改变体位或心衰纠正后可缓解。
6.排尿异常
【表现】:白天尿量减少、夜尿增多
【发生机理】
◆白天:心输出量降低, 肾灌注减少
◆晚上:躺下睡觉时,组织间隙的液体重新回到血液循环系统中,肾血流量增加,产生多尿,每晚可排尿6到7次
排尿异常:表现尿量减少和夜尿两种形式。慢性心衰的患者心输出量降低,会导致肾灌注减少,白天膀胱排出尿量减少。当患者夜间躺下睡觉时,组织间隙的液体重新回到血液循环系统中,这就导致肾血流量增加,产生多尿。患者常常主诉每晚排尿6到7次。
7.水肿
【表现】:身体低垂部位指压性凹陷、皮肤发亮
【发生机理】:
肾血流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水钠潴留,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水肿:早期,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水肿的标志,但是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水肿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腰围莫名突然增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得又圆又胖。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周围水肿),肝脏(肝脏肿大)和肺(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如果患者卧床,水肿可能会出现在餓骨部位和阴囊。
特点:早晨轻,晚上重
通常认为,周围水肿或2天内体重增加1.4kg是心力衰竭恶化的指标。另外,低蛋白血症、久坐、静脉曲张以及一些特定的药物也可以引起周围水肿。
8.皮肤改变
【表现】:深棕色,蜡样无泽,皮纹变浅或出现斑纹
【发生机理】:
◆慢性水肿引起的色素沉着
◆毛细血管氧摄取率增加而表现暗淡
慢性水肿会引起皮肤色素改变,使脚和下肢皮肤呈深棕色;其它部位皮肤可能会由于毛细血管氧摄取率增加而表现騎淡。
9.体重改变
【表现】:体重持续增加或者在营养供应不足时体重不降反增
【发病机理】:体内水钠潴留与机体肌肉和脂肪丢失之间的平衡
体重改变:开始,液体潴留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随着病情加重,胃肠道游血导致的腹胀会引起患者厌食及呕吐,营养不良,继续发展,患者会虚弱得不能吃饭。虽然实质体重减轻,造成体重改变并不明显。当治疗后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后,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体重下降。注意水肿、营养不良同时存在时,体重的变化特征。
10.抑郁
【表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无精打采、不愿与别人说话。
【发生原因】
◆疾病反复加重,症状负担重
◆经济压力
◆身体状况差
疾病的慢性迁延反复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患者除出现上述的一些生理症状外,还会表现出一些心理症状。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症状,发生率为10%-60%,通常有如下表现:
慢性也衰患者的抑郁出现原因:经济压力, 身体状况差, 病情反复加重经历, 负性情绪等。患者通常表现为感觉无希望, 失望, 社会交际受影响, 自我照护能力下降。与心衰临床表现比较相似, 容易与心脏本身引起的症状混淆而通常被忽略。
11.腹胀和消化不良
【表现】:肠道持续的饱胀感, 吃完东西不消化。有时会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疾病加重时, 既不打嗝, 也不排气。
【发生机理】
◆胃肠道的缺血和充血,肠动力减弱
◆肠道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受饮食及外界刺激的影响
12.恶心呕吐
【表现】:进食呕吐、干呕、闻到油腻味呕吐
【发生机理】:
◆腹腔积液,胃受到挤压
◆肝脏、肠道淤血,消化不良
13.口干
【表现】:患者主诉
【发生原因】:
◆药物治疗
◆液体管理
口干: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药物治疗,液体管理,情绪有关。一般在病人接受规律治疗后才出现,因为在此之前,患者并没有进行严格的体液管路。研究发现,嚼口香糖可以缓解口干。
【其它】
◆失眠
◆皮肤瘙痒
◆很难集中注意力
◆出汗
◆食欲缺乏
◆感觉紧张
◆易怒/易激惹
◆哀伤感
◆忧虑
◆头晕
除了前边介绍的症状外,心衰患者由于心衰发生的原因,合并症不同,还会出现以下症状。这些症状重,有些是由于心衰直接引起,有些是心衰其他症状导致。如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脑血流量下降,患者或其照护者可能会主诉一些不寻常的行为、如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或记忆力下降,昏沉。
心衰患者既往通常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造成心衰患者经历着很多不典型症状,如皮肤痒、健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