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心资讯】病人出现心衰?可能是选错了降糖药!

点击量:   时间:2016-10-22 20:33

糖尿病患者,以前主要关注的心血管事件是心肌梗死,现在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降低血糖后心衰风险明显增加。那么,如何在降低心衰风险的同时,控制好血糖呢?

降糖药的选择和心衰有何关系?
 
 

对每种降糖药物,都有相应研究证明它们与心衰风险的关系,这里不再列入枯燥的数据,给大家分享以下结论(见下图),一目了然:

图片

为什么降糖药会增加心衰?
 
 

《柳叶刀》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降糖药增加心衰风险的机制主要源于水钠潴留、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胰岛素和胰岛素增敏剂可能通过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衰风险,这不难理解,来看看其他两种是如何引起心衰。

1通过增加低血糖风险诱发心衰

一次低血糖可能抵消掉患者长期以来在血糖控制上的获益。低血糖是如何诱发心衰的呢?首先,低血糖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分泌,然后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周围小动脉收缩和冠脉收缩,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供氧量下降,最终发生心衰。

低血糖

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分泌增加

心肌耗氧量增加、周围小动脉收缩、冠脉收缩

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供氧量下降

心衰

这些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

而且有研究表明,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6.9%相比,糖尿病患者HbA1c<6%心衰风险反而增加2.48倍,甚于高血糖(HbA1c>6.9%)。因此有时过于强调降糖并不能带来最佳获益,反而增加心衰风险,需要临床做好平衡。

2通过增加体重诱发心衰

降血糖最有力的药物是胰岛素,为何还要用其他药物呢?因为降糖效力最强的药物并非心血管获益最大的。目前几项研究都发现,能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药物都是能降低体重的药物,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增加体重的药物可能降糖效果好,但心血管获益基本看不到,这些药物包括胰岛素、TZDs、格列奈类及磺脲类。

另外,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体重每增加1kg,心衰风险增加7.1%,所以临床上必须注意,降糖的同时尽量避免增加患者体重。

图片
原文摘自搜狐网



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