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年会

胡盛寿院士: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治疗心脏衰竭的中国之路——现状和未来

点击量:   时间:2020-12-15 11:40

图片

在深圳举行的首届“重症心脏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带来了题为“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治疗心脏衰竭的中国之路——现状和未来”的精彩报告。报告中,胡盛寿院士主要从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国际发展、国内研发与应用探索、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首先,胡盛寿院士指出目前中国心力衰竭(心衰)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衰患病率和数量持续增加,预估我国心衰患者将超过1000万。虽然近年药物治疗领域获得长足进展,然而药物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效果仍然有限,终末期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另一方面,心脏移植也存在供体缺乏、多数患者不适宜移植等实际问题。所以,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因其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功能,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策略和心脏移植的有效替代方案。

之后,胡盛寿院士介绍了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国际发展现状。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按功能可分为全人工心脏和长期可植入式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其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过渡到心脏移植,过渡到心脏功能恢复和长期终点治疗。此外,长期可植入式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第一代的搏动血流泵,到第二代以HeartMate Ⅱ为代表的机械轴承泵,以及目前以HeartMate Ⅲ为代表的磁悬浮轴承泵三个阶段。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新一代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治疗终末期心衰在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接近心脏移植效果。自2013年以来,北美地区每年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植入数量(>2500例)已超过心脏移植。

接下来,胡盛寿院士重点介绍了我国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研发与应用探索。我国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历经几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FW-Ⅱ轴流泵作为中国首次研发的第二代国产短期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于2012年首次应用于人体。中国第三代长期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标志性代表,是由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助苏州同心医疗研发的CH-VAD。作为医工结合的典范,CH-VAD具有体积微型化、感染率低、血液相容性好等特点,拥有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真正意义的全磁悬浮离心泵。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阜外医院联合全国多家心血管中心率先开展中国第一个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临床试验。目前完成临床评价的长期可植入式心室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主要包括:重庆永仁心(EVAHEART-VAD)和CH-VAD。EVAHEART-VAD目前已完成16例临床试验,是国内第一个正式批准上市的可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CH-VAD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已完成25例临床试验,23例中长期随访生存且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最后,胡盛寿院士总结指出:中国在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领域均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领域相对薄弱,所以要大力发展这一领域的临床应用并开展临床研究,进行团队的规范化和科学培训,制定适应症选择、操作流程及术后管理专家共识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的成立,也将致力于搭建国产人工心脏的孵化和转化平台,推动并规范行业标准和中国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为学科发展服务,更重要的是让更多患者得到有价值的治疗!

  胡盛寿院士简介  

图片

胡盛寿,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主任委员,两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2006-2012),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学会轮值主席(2010)。主要学术贡献有:一、引领并推动中国冠状动脉搭桥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我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二、创建我国首个心血管再生医学实验室,开展从细胞再生到心脏移植、人工心脏的系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的精准分型,领导的心脏移植团队将阜外医院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之一;三、创立主动脉-肺动脉“双根部调转手术(DRT),作为首个中国人创立的心脏手术列入美国心脏外科医师继续教育课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

分会简介

2020年11月27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当选为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教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晓程教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常宇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审评中心一处杨鹏飞副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的成立,将流体力学设计、机械加工、电子控制、软件算法、测试评价和临床医学等各领域的专家融合到该学术交流和转化医学平台。学会将从心力衰竭(心衰)临床问题出发,经基础研发领域解决问题、企业加工测试评价、临床救治患者、监管机构加速审批,最终转化成可有效治疗心衰的临床产品,造福众多心衰患者。学会成立后,拟定期组织各领域专家举办“医工结合创新”学术交流会议,为研制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期和长期机械循环支持设备的大学、企业和医院提供学术平台和相关指导,促进该行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讨论并制定机械循环支持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专家共识、临床指南和行业标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的成立意义重大,将显著提高我国机械循环支持研发和制造领域的能力,扩大并增强国际影响力,为实现2030年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供稿:陈海波 翟玫

审校:张宇辉

责编:庄晓峰 赵雪梅



心衰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