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不同性别心衰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女性心衰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女性心衰的治疗及预后
总结
心衰患病率的性别差异
中国心衰流行病学
——心力衰竭患病率随年龄增高明显增加,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病因学及基础疾病
最近的CN-HF研究和China-HF研究结果类似
病因与诱因
——不同性别的差异
高血压对女性心衰的影响
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
Framingham研究对5143例无心力衰竭人群进行了平均14.1年的随访,发现90%以上的新发心力衰竭患者之前患有高血压。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危险度增加了3.4倍,而男性只增加了2倍。
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女性心肌代谢的影响较男性更显著。
基于一项18年随访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使女性和男性的心衰风险分别增加5倍和2倍。
SwedishHeart Failure Registry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强预测因子,且与女性死亡事件的相关性比男性更为显著。
病因与诱因
——评估心衰患者应用坎地沙坦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研究(CHARM )
不同性别心衰的临床特点
不同性别的症状体征特点( CHARM研究)
心衰并存疾病
辅助检查差异
心电图:心电图变量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特异性标记物包括平均QRS向量和STT向量的空间夹角增宽,男性标记物为心外膜复极时间延长及T波峰值至 T波终末时间延长,T波峰值和正常T向量的空间夹角对心力 衰竭的预测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HFpEF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和冠心病的心脏导管检查:女性心衰患者的动脉硬度增加和舒张功能不全更明显。
心肺运动检查:女性心衰患者VO2max较男性更低。
BNP和NT-proBNP:
健康人群:多数研究显示正常女性BNP/NT-proBNP血浆水平高于男性,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有关。
在欧洲,男、女性的NT-proBNP有不同的参考值:
— 男性,50岁以下者<84pg/ml,50岁以上者<194pg/ml
— 女性,50岁以下者<155pg/ml,50岁以上者<222pg/ml
在中国,男、女性的NT-proBNP有不同的参考值:
— 男性,60岁以下者<83.72pg/ml,60岁以上者<158.17pg/ml
— 女性,60岁以下者<131.6pg/ml,60岁以上者<205.54pg/m
对于患者而言,在评估NT-proBNP水平时,仅年龄(而不是性别)应当被考虑。有小样本研究发现,女性心衰患者BNP水平较男性更低。
RAAS治疗获益的性别差异
研究左心功能不全(LVEF<35%)的SOLVD试验随访了12年,发现:
— 依那普利对女性没有显著的生存获益
对5个ACEI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10367男性,2396女性)证明:
— 与安慰剂相比,ACEI明显降低心衰死亡率:
男性OR=0.79,95%CI:0.72-0.87
女性OR=0.85,95%CI:0.71-1.02
— 数据提示ACEI在男女性患者均有获益,ACEI在男性患者中的获益更大
应用ARB治疗显示男女疗效没有性别差异
RAAS治疗心衰推荐
ACEI:
若无禁忌证,所有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40%或患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均应使用ACEI(IA)
ARB:
上述患者若不能耐受 ACEI,可选 ARB 替代治疗(IB)
β受体阻滞剂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本研究为入选1094名慢性心衰患者的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获益更大
β受体阻滞剂
——没有性别差异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推荐
β受体阻滞剂,当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时,男性和女性均可以从治疗中获益。
只要没有禁忌证,所有心肌梗死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伴与不伴心力衰竭症状的左室功能不全的女性患者均应无限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IA)。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性别差异
螺内酯随机评估研究(RALES)显示对严重心衰患者在应用了地高辛、利尿剂和ACEI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降低死亡率,但未报道疗效与性别的差异,因为入选的人群中仅27%为女性
亚组分析表明,在心梗后左室功能不良伴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中应用依普利酮不同性别获益相同
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女性患者,已经接受治疗剂量的ACEI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且无显著肾功能不全与高血钾者,可以使用醛固酮拮抗剂(IB)
地高辛治疗的性别差异
DIG试验(22%女性)的亚组分析表明:
—女性使用地高辛显著增加了全因死亡率,并可能增加了住院的风险l
Post hoc分析证实女性地高辛血药浓度更高,并提出这点可能增加女性死亡率的假说
在女性中应用地高辛需格外小心
CRT
—多中心自动除颤器植入试验伴心脏再同步治疗(MADIT-CRT)研究
心脏移植
目前的研究证据倾向于接受心脏移植的男女性患者获益相当。女性患者接受女性心脏供体较其它性别搭配进行心脏移植,生存率更高
临床预后的性别差异
女性心衰死亡、猝死、心血管死亡均低于男性,但女性生活满意度、体力活动、生活质量均低于男性
女性是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女性生存预后优于男性
为何女性有更佳生存预后?
— 非缺血性因素造成的心衰死亡风险低于缺血性因素造成的心衰
— 非缺血性因素是女性心衰的主要原因
— 可能与女性左室射血功能相对保留有关
不同性别在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疗效和预后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高血压而非冠心病是女性心衰更重要的病因,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更常见,将来的研究应明确对这类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
不管病因如何,女性心衰预后更好,心脏性猝死更少见;但即使同样的射血分数,生活质量更差
尽管女性约占心衰人数的一半,但目前指南所依据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女性的比例很小,将来的临床试验需入组更多女性患者,制定专门针对女性心衰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专家简介
黄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副主任,18病区主任。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老年心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副主编,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6年制英文教学。1988-199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8年, 受到了严格、系统的临床训练。在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1993-1996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内科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医学院学习、工作,并获芬兰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8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20余年。作为主管医生,先后管理过阜外医院心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心内科急诊。能正确诊断和处理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能够独立组织和指导心内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的临床工作,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工作认真仔细,尽职尽责,深受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重视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外学习期间,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目前针对心血管病领域里前沿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2004年荣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英文论著20余篇,均被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