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中国心脏大会2016心血管护理专题会场,举行了我国首部心血管护理实践指南《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阜外医院心力衰竭诊治中心主任张健教授对指南进行了推介,阜外医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李庆印介绍了指南产生的背景。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北京护理学会会长吴欣娟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北京护理学会会长长吴欣娟在心血管护理专题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体现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过程的管理,细化了干预措施的指导内容,强调循证护理实践,作为第一部有关急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指南,将对科学地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行为、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成为心血管循证实践的范本,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阜外医院心力衰竭诊治中心主任张健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阜外医院心力衰竭诊治中心主任张健教授在推介该部指南时指出, 心力衰竭在本世纪已成为全社会和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其有三大特点:一是致死致残率高,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二是患病率和发病率高,2013年估计心力衰竭现患人数已超过1300万人;三是心力衰竭患者反复住院,导致医疗花费巨大。
在心力衰竭管理中,医疗和护理密不可分,医疗方面,中国一直追随全球步伐,2007年开始,陆续出版了几版心力衰竭指南,包括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在此期间,护理同仁与我们作了很多护理方面的探索和工作。在护理方面,我国有关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仍处于经验水平,不同医院、护理团队间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具有指导价值的指南。为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管理水平,提高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治和管理的能力,发布此指南。
近年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护理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和循证资源,构架了科学系统的循证护理实践指南。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北京护理学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全国15家医疗机构25名心血管护理和方法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历时3年编写而成,也是护理同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研究所得出的成果。
该指南是首部国内心力衰竭领域的循证护理指南,反映了国内外急性心力衰竭护理领域的最新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在特定临床条件下,执行心力衰竭护理方案提供了很好参考,并为医疗卫生政策制订者提供了将来决策的依据,有助于推动心力衰竭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养和有效使用心力衰竭专业化护理人才方面、提高心力衰竭护理的专业水平,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供很好帮助。但由于缺乏一些有力证据,该指南存在一定局限性。期望广大护理人员在发布指南后尽心学习,努力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指南。
阜外医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李庆印
李庆印副院长介绍了指南的制定背景。她指出,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65岁以上急诊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护理工作的发展应与领先的医疗技术相一致,护理服务水平应与医疗水平相一致,阜外医院护理工作应与建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树立品牌医院相一致,并促进全国心血管护理向循证护理发展。在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中,护士全程参与,且有研究显示,有护士参与或由护士主导的多学科管理可降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明显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和花费。此外,在推广和实施指南时应注意,作为辅助工作,本指南不能取代临床决策,护理人员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境执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修订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提供了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相关的干预措施及推荐意见,本指南应与其联合使用。
本指南完善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程管理、细化了干预措施的指导内容,强调了循 证护理实践。但本指南是首次编写,高级别循证证据不充分,有待修订和完善。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