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心资讯】中国成全球最大医疗资源库 卫计委力促临床医学研究

点击量:   时间:2016-10-14 20:57

NEWS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临床医学领域更是如此,更何况在中国具备全球最多人口基数的研究数据,临床医学领域的科研应更高一筹。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国家卫计委12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以此鼓励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秦怀金司长在1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指导意见》中,为什么这么重视临床医学研究,就是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成果,无论是技术还是药品、医疗设备等,最后都是为了老百姓(50.320, 0.00, 0.00%)的健康。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只是在实验室里做不转化是不行的,必须在临床这个平台,所以我们要加强转化医学研究。”

《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协同高效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激活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系统布局高水平的创新基地平台和重大工程项目,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网络等等措施。

《指导意见》起草者卫生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代涛表示,“首先要形成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个文件就是最重要的形式。科技工作原来是支撑,都是在医改的后边(内容)。这一次将科技创新定位是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当中的核心和优先地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保障健康中国的重大作用,这是个很大的激励。”

代涛表示,有关键的两点,一是国家对科技人员激励的所有政策在医疗卫生行业当中全面应用。国家的文件规范的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是不是适用,在文件当中特别明确这一点。其次是对创新的定位,特别强调了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提出了“医研企”的结合,过去医院和企业脱节,比如手术机器人(24.200, 0.21, 0.88%)和一系列创新的成果,如果离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也是很难的。

在秦怀金看来,其实整个《指导意见》满篇都是激励政策,第一个核心的就是收益分配激励,文件强调医疗卫生机构科技人员的创新,也同样适用于国家政策,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第二个是管理层面,主要是体现“放、管、扶”的思想,改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管理,简化预算编制和调整,增加间接费用、增加人员费用,改进结余资金的留用处理方式。

第三,科研教育人员出国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更加灵活的政策在我们医疗卫生行业落地。第四就是人才的评价考核方式。卫生与健康领域有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有从事应用主要是临床研究的,包括公共卫生的现场研究。原来的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定上偏重论文,现在明确提出要有一个分类的评价,在基础医学方面主要是原始创新,论文和专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临床医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创新对病人的治疗和防治的效果。

原文摘自第一财经



新闻